这一天,王昌龄师生到了张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张掖在通西域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年隋炀帝西巡到达张掖,登焉支山会见二十七国国王及使者,接着在张掖举行“万国博览会”,甘州、凉州府都派仕女歌舞队在路口朝迎,盛况空前,史书多有记载,使焉支山和张掖都名扬华夏。接着,各国商贾参加“互市”,成为丝绸之路上的商业盛举。隋炀帝有饮马长城窟行记载了这件盛事,诗曰: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岂合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要说张掖的著名景点倒是不少:著名的有彩色石林、肃南马蹄寺、张掖大佛寺、张掖木塔寺、张掖东大山、龙首山、道巷庙、甘州古塔、诸葛楼、东山寺、黑水国遗址及汉墓群、许三湾城及墓群、牍侯堡等等。但是王昌龄最感兴趣的是那气势磅礴的彩色石林。
由于彩色石林处在离张掖西北边七八十里的临泽附近,于是王昌龄师生择要地看了张掖的部分文物古迹,又匆匆忙忙向着临泽奔驰。
临泽到了,原来临泽地处合黎山南部的黑河南岸,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三面环山,形成盆地。绿洲、戈壁、河流、湖汊交织,属大西北典型的戈壁绿洲地貌。此时正值傍晚时分,但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清泉绿洲,长城烽燧更有祁连雪峰相衬托,构成一幅如花的图画。
王昌龄师生首先在城内住了下来。通过打听,得知彩色石林在城北的合黎山区,属于祁连山的北麓,离临泽城不过十多里地。
第二天吃过早饭,王昌龄师生乘马出城向城北方向的大道奔驰。忽然前面出现一个湖,但见湖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茂盛的芦苇随风摇曳。成群的水鸟飞禽星星点点布满湖面,仔细辨认,可以看出这些水鸟飞禽中有白天鹅、黑鹰、沙鸡、野鸭、鸳鸯……它们或嬉戏于湖面,或作窝于苇丛,或舞蹈于沙洲,或展翅于蓝天……
现在出现在五师生面前的是湖畔的一大片草地。五师生感到新奇的是,这里的植物跟关中一带甚至跟整个中原大地上的植物很是不同,凭着王昌龄师生的见多识广,居然认不出一种草的名称。王昌龄说,这就是大千世界,不怕你见多识广,阅历丰富,你也总有不懂的东西,到了这西域路上,我们都是文盲了,一切都得重新学习。
走过一片草地,五师生进入一段弯弯曲曲的盘山小路。王昌龄估计,彩色石林可能不远了。连续转过几个山头,一幅奇景出现在五师生面前,但见在方圆数十里的山地丘陵地带,有数不胜数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型状奇特,色彩斑谰,气势磅礴。这就是闻名天下的张掖祁连山彩色石林。
彩色石林是指红色砂砾岩经过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在这里,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红色、红褐色、深红色、浅褐色、赤红色等颜色,它们相互映衬,各显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妙景观。当地人把这种奇特的山景称为“阿兰拉格达”意为红色的山。它们层级错落交替,岩壁陡峭,气势磅礴,形态丰富,色彩班斓而称奇。
王昌龄师生被这大自然的神奇惊呆了!他们已经无法表达内心的震撼,只是忘情地徜徉于这些褐红色、深红色、浅褐色、赤红色的一座座壁立的石峰、陡峭的岩壁、巨大的怪石之间。
也许这里是闻名天下的旅游景点,为了让游客得到明晰的印象,前人在这些壁立的石峰、陡峭的岩壁、巨大的怪石上面都雕刻着景点名称:七彩峡、七彩塔、七彩屏、七彩练、七彩湖、七彩大扇贝、火海、刀山等等等等。
从彩色石林回来,王昌龄师生向着肃州方向进发。这一天,一座古城出现在五师生面前,凭感觉,这座古城一定是肃州城。走近城门一看,果然是肃州古城,只是那城门两侧的对联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
“南依祁连,北通沙漠,嘉峪关前古战场东有张掖,西临玉门,丝绸路上今酒泉。”
五师生议论这幅对联,很明显,东西南北都是指地名处所,“嘉峪关前古战场”,好理解,只是那“酒泉”二字,莫非附近有一口著名的泉水?
王昌龄师生正议论“酒泉”,由于薛家老四用手指着“酒泉”二字,忽然旁边一位老者似乎明白了什么,对着王昌龄师生叽叽咕咕说些什么,但是五师生听不懂他的话。那老者似乎有点心急,赶几步走近下联,用手指着“酒泉”二字,然后端起背在身上的竹筒喝了一口,脸上现出非常满意的神色。对于老者这一套哑谜,王昌龄已经明白了,用手示意老者把竹筒递给自己,老者高兴地把竹筒递给王昌龄,王昌龄捧起竹筒喝了一口,“果然好酒!”王昌龄把竹筒递给薛家兄弟,薛家兄弟每人喝了一口,都赞叹好酒。王昌龄对着老者比划,问那酒从哪里得来,老者指指城西,用手比划着泉水往外冒的动作,这一下王昌龄师生都明白了,原来在城西有一口酒泉。
得到这一重大信息,王昌龄师生绝对不会错过机会,去亲临现场品赏一番酒泉。
王昌龄师生一边议论着酒泉一边拿出通关文牒进了城,在“沙海大街”的“蜃楼客栈”住了下来。
第二天,王昌龄师生按照客栈堂馆的详细介绍,去城西找寻那口酒泉。当五师生来到城西两三里的地方,果然有不少人聚集在一个高地上,那些人穿着各种各样的奇装异服,很明显,这些人是西域许许多多少数民族的居民。王昌龄师生走近,只见那些人围着一口泉水,泉水从一个石洞的缝隙里喷涌而出,人们轮流用竹筒接水,然后倒入水桶。王昌龄师生拿出随身所带竹筒进入接水的队伍。当排队轮流到王昌龄五师生面前,薛家老四在最前面接水,五师生首先大喝一通,正像人们介绍的那样,水的味道有酒味,而且极为清凉爽口,真个是神水。但是人们知道,要让这神水变成像昨天在城门口那老者的陈酿美酒,还得经过至少十年以上的封窖陈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