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1章 炸药小子诺贝尔(2 / 2)我在俄国当文豪首页

一方面,这无疑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作品、扩大杂志的影响力,那么从另一方面来说,倘若以后俄国的作家人人都以得到这个奖项为荣呢?那么我们的杂志又会是什么样的一个地位?

至于米哈伊尔,他会被每一个俄国作家记住的!

倘若这个奖项不仅仅局限于俄国的话

涅克拉索夫刚刚想到这里,就听到米哈伊尔继续笑着道:“目前的话奖项只在我们杂志内评选,但过上一阵子或许还可以考虑在整个俄国内进行评选。要是发展的好的话,扩展到更大的范围也不是不可以,甚至说也不用只局限于文学领域”

听到米哈伊尔的这番话,在场很多人只当这是一个还算有点可行性的幻想,但真要说的话,一个小小的奖项怎么可能扩大到那么大的范围呢?

而且文学奖倒还好理解,不只是文学领域的话就有点奇怪了,米哈伊尔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其他人想到这里就也没再细想了,但涅克拉索夫却是忍不住在这一部分停留了许久,本来只是觉得有点意思,但不知为何,越想就越是震颤,到最后脑子里回荡的只有米哈伊尔曾经说过的那句话:

“为了我们共同的事业!”

那么是什么事业呢?

涅克拉索夫沉默了许久,接着还是忍不住深深地看了米哈伊尔一眼.

感觉到涅克拉索夫的目光的米哈伊尔:“?”

怎么感觉涅克拉索夫他看我的眼神很复杂,是这个文学奖项有哪里不对他的胃口吗

老实说,米哈伊尔自己当然没想那么远,毕竟无论是什么事情总归还是要先从当下做起,至于说更远的目标,那肯定就是一种畅想而已。

当然,硬要说的话,米哈伊尔觉得也有机会将未来的那些畅想变为现实,毕竟等他老了倒是也能立个遗嘱什么的。

顺带一提,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他们一家虽然是瑞典人,但在1838年的时候,他们全家搬到了俄国的圣彼得堡。

诺贝尔他爸伊曼纽尔·诺贝尔是一位发明家,由于他发明了家用取暖的锅炉系统、设计了一种制造木轮的机器、设计制造了大锻锤、改造了工厂设备等功绩,在1853年的时候,沙皇尼古拉一世这个大撒地为了表彰他,还破例授予了他勋章。

至于说诺贝尔本人,除了酷爱发明以外,他对文学也有长期的爱好,青年时期写过一些诗,写过剧本,晚年则开始创作小说,但他的很多作品还是被按上了“诽谤滋事、亵渎神明”等罪名,等他一逝世后便被销毁。

而尽管在成年之后,由于技术发明与商务发展两方面的事务极为繁忙,他的业余时间很少,但他对文学的爱好与他对科学的爱好一样始终如一。可以说,文学与科学是诺贝尔的两大精神支柱。

那么问题就来了,假如诺贝尔这个炸药小子如今在圣彼得堡的话,那么他确实有可能看到米哈伊尔发出去的那些作品,然后米哈伊尔应该

怎么越想越感觉事情不对劲了起来.

就在米哈伊尔一边回忆一边有点难绷的时候,别林斯基也在这时问出了一个似乎很重要的问题:“那么米哈伊尔,你准备为这个文学奖取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呢?米哈伊尔文学奖?还是拉斯科尔尼科夫文学奖?听起来似乎都挺不错的。”

“我不准备带上任何人的名字,因为这是属于我们所有人共同的荣誉。任何人都有可能得到这个荣誉,而与此同时,任何人的生活或许也都将与这个荣誉息息相关。”

从沉思中惊醒过来,看着在场全都看向自己的众人,米哈伊尔不自觉地就带了点肢体动作,然后颇为郑重地说出了这个奖项的名字:

“就叫‘人民’如何?虽然乍一听有点奇怪,但我相信人们迟早会习惯它的。而等有一天它不再属于我们所有人,它也就到了该被废除的时候了。”

听到米哈伊尔取的这个名字,尽管在场确实有人觉得这个名字不够优美动听,也没有足够丰富和高雅的内涵,但因为这是由米哈伊尔提出,在场的人对视了一眼后,便开玩笑一般地纷纷鼓起了掌:

“那今天让我们在这里祝贺‘人民’文学奖的诞生吧,米哈伊尔,或许你应该请我们所有人喝上一杯。”

“下次一定。”

在别人的掌声中,米哈伊尔笑着摆了摆手,接着就忍不住将目光投向了牌桌道:

“现在的话,让我们先打会儿牌吧。”

原本还在热烈鼓掌的别林斯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