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浅账本的记录方法,常见的猫腻她都懂。
一项一项说给李南柯和宋依听。
母女二人都学得十分认真。
转眼又过三天,暴雨终于在九月初二早上停了。
连着下了那么多天的暴雨,即便做了不少防水措施,街上仍然到处都是积水。
但这也抵挡不了百姓们买粮的脚步,毕竟民以食为天。
一大早,京城所有的粮油铺子门口都排满了人,个个都踮着脚尖,探着脑袋看向粮油铺子门口,等着铺子门打开。
终于,时间到了,铺子门一开,一块板先挂了出来。
今日粮价:精米五百文一斤,粟米三百文,豆子两百文。
百姓们一片哀嚎。
要知道暴雨之前,精米才两百文一斤,粟米一百五十文,最好的豆子也才七八十文。
这是整整翻了两倍啊!
宋氏粮油行。
伙计气喘吁吁跑进门。
早就等急的宋慧迫不及待地追问:“怎么样?外面现在什么价?”
伙计将价钱说了一遍,“......东家咱们卖不卖?你没看到,外面那些粮油铺子几乎都快被抢空了。”
宋慧摇头。
“不卖,再等一日看看。”
现在这个价钱与她收的价钱持平,她卖了还怎么赚钱?
第二日。
精米八百文一斤,粟米四百文,豆子两百五十文。
伙计:“外面的粮油铺子全都被抢空了,市面上已经没有粮食了。
现在的粮价都不是按天了,是按时辰,一个时辰一个价。
东家,要不现在就开始卖吧,这已经能赚不少钱了。”
宋慧咬牙,“不卖!”
才八百文而已,还会再往上翻的。
她要在翻到最高点的时候全都卖出去,至少能赚二十倍!
第三日。
“东家,精米已经涨到二两银子一斤了,可是根本买不到粮食,长垣都已经有难民进城了。
听人说明天的粮价估计能涨到五两银子一斤,这......这也太可怕了!”
宋慧激动地一下站起来,整个人抑制不住的颤抖。
虽然和前世的事情有所不同,赤县决堤变成了长垣决堤,但暴雨确实来了。
涨,接着疯狂涨!
她深吸一口气,吩咐伙计。
“放出消息,就说我们宋家粮油铺子明日一早会到一大批粮食。”
伙计两眼一亮,“小的这就去办。”
与此同时。
北陶胡同的仓库里。
李南柯托着下巴,看向对面坐在粮食袋子上的黄胜。
“黄师父,这都第三天了,我们还不开始卖粮吗?”
黄胜摸着脸上的眼罩,看着李南柯,笑得格外得意。
“等着看吧,小丫头,是时候展现我真正的手段了。”
“黄师父打算怎么卖粮?”
黄胜嘿嘿一笑。
“这你就不用管了,保管叫那个宋氏粮油行赔得连底裤都穿不起。”
李南柯眼珠子滴溜溜转了转。
“黄师父,我有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