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人说长卿妈正在到处托人给儿子物色媳妇,这是真的吗?”
此刻,英子本家的一个叔,人称“黄三爷”的,正坐在英子妈对面,压着声一脸郑重的问道。
英子妈无奈的点点头,她从怀里掏出手帕粘了粘眼角,“他三叔,也不瞒你,如今我那妹妹瞧不上英子了,要反悔从前订的亲。”
黄三爷很是同情的叹口气,“小日本的炸弹,不仅毁了庄家田地,连事情也要告吹。想从前……嗐……说起来,英子和她表哥的亲事说起来挺坎坷的。”
从前是英子爸瞧不上表哥这个女婿,想要一脚把他踢开。
本来是娘胎里定下的娃娃亲,两家也门当户对。不幸,长卿七岁上死了父亲,而他母亲是个没主意的,被叔父抢去了大半家产不说,弄来弄去,最后连房子也弄丢了。从此孤儿寡母的生活一落千丈。
英子的父亲不再满意这门亲事。凭他的家势,凭女儿的样貌,多少高门衔的人家争着抢着呢,干嘛非要跟了这个穷小子。
模样是不差,带出去有面儿,可长得好看不能当饭吃呢。人倒也勤快会来事,得空就来家里问好,干长工的活,可那张嘴也够能说的,难保不会把女儿哄得团团转,日子一长就要把他辛辛苦苦攒下的家产骗过去。
不行不行,祖上几辈留下来的财富,他又奋斗半生才挣下这份家业,怎么能便宜了那小子。这事他还得细细思量好好权衡一下。
简单的说,只要找到更中意的,扭头就把那小子踢掉。量他也不敢闹,一个埋了老子的穷小子也敢跟他叫板,不能够!
英子爸常把这事挂在嘴边,大家也就都知道了长卿家的尴尬处境。谁能想到不过几个月的光景,事情就完全反着来了呢。
说过从前的事,英子妈一看时间不早了,就问黄三爷道:“他三叔,你这次过来是……?”
她心里估摸着,黄三爷也是来给长卿说亲的,只是碍于他们的族亲关系不好意思开口,“没事,我能理解,英子也不会闹,放心吧。”
英子妈说着站起来,意思该干嘛干嘛去吧。
一直在外边听墙脚的长卿妈忽然端着一碟点心进来,她跟自己姐姐想一起去了。况且黄三爷是个多么见多识广万事亨通的人,他给说的人家必定差不了。
她拽着二五八万圆滚滚的身子,满脸堆笑的上前:“三爷,快尝尝,一品斋的东西呢。长卿的事让三爷费心了,您受累,您看……”
长卿妈一高兴话密得别人插不进去,英子妈觉得自己在这反而碍眼,正要走,黄三爷把她拦住,“老嫂子等下。”
长卿妈也附和着:“姐姐不忙就听听,也是你外甥的终身大事呢。”
黄三爷干脆把话说开:“不是长卿,是英子。”
也不管长卿妈的脸已经要拉到地上,他继续说:“嗐,我的老嫂子,你想差了。我今天过来,一是想看看你和英子怎么样,二来,既然长卿开始做另外的打算了,英子怎样?这事姑娘家可耽误不得。”
英子妈才明白过来,原来黄三爷是给英子做媒的。“他三叔,快坐快坐。”
长卿妈登时变了脸,又拽着二五八万圆滚滚的身子出去了,连那碟点心也一并端走。
黄三爷笑笑,接着刚才的话往下说:“也不一定能成,就是问问。有这么个人……”
自从寄住到眷城的亲戚家,黄三爷带着儿子找了点事干,在一个首饰铺里临时做起掌柜和跑堂伙计。
这天,福生陪长官的一个姨太太过来买首饰。攀谈几句后,得知掌柜也姓黄,从黄家庄来,一问竟然就是英子的本家人,话就多起来。
黄三爷看出福生对英子的心意,就留了心,随后到部队一打听,觉得福生很不错,得空就找来了。他打算先问问英子母女的意思,然后再去找福生。
“侄女她人呢?怎么不见?”黄三爷问,接着又说:“不在也没关系,这事都是父母做主的,家兄不在了,自然是嫂子说了算。”
英子妈连连摆手,“不不,他二叔,英子的主意大着呢,她的事情只能她自己拿主意,我的话也不作数。还是等她回来吧。”
黄三爷看出点拒绝的意思,“嫂子是有顾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