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权力带来的微妙变化,对任何一个年轻人而言,都很难完全不动容。
吴新蕊不经意间瞥了刘清明一眼。
这个新来的秘书,脸上依旧是那副宠辱不惊的平静,没有丝毫自得之色。
这份心性,已经远超同龄人。
省长办公室位于二楼。
两人沿着宽阔的楼梯拾级而上。
省政府办公厅主任徐思远,正等在二楼楼梯口。
见到吴新蕊,徐思远脸上堆起热情的笑容。“吴书记,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吴新蕊与他并不陌生,两人是老相识。
她微微颔首:“少来,我可不敢劳动你的大驾。”
“那是吴书记心疼我。”
徐思远看了一眼刘清明。
吴新蕊适时介绍:“这是我的新秘书,刘清明。”
“原来这位就是刘主任,年轻有为,久仰大名。”徐思远伸出手,笑容依旧,但刘清明却从他的笑容里,捕捉到一丝难以言说的意味。
热情很假很夸张,更像是一种审视,甚至还夹杂着不易察觉的……敌意?
这股没来由的负面情绪,让刘清明心头一凛,生出几分警惕。
这个人,中等身材,偏瘦,戴一副金丝眼镜,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典型的机关干部模样。
但他的眼神,透过镜片,却显得有些锐利。
刘清明面上不动声色,客气地与他握手。“徐主任客气了,以后还要请您多关照。
“哪里哪里。”
徐思远引二人上楼,走向走廊尽头的省长办公室。
吴新蕊一路都在与他聊谈。
“徐主任,卢省长到了吗?”
“到了,到了。省长吩咐过,今天上午的时间,专门留给您。”
徐思远引着吴新蕊来到省长办公室门口。“吴书记,请进。”
吴新蕊点点头。“小刘,你就在外面等我。”
她转向徐思远。“有劳徐主任。”
徐思远替她推开厚重的办公室木门,吴新蕊迈步走了进去。
卢东升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抬头看见吴新蕊进来,脸上露出一抹温和的笑意。
徐思远为两人各倒了一杯清茶,然后躬身退了出去,轻轻带上了门。
办公室内只剩下卢东升与吴新蕊两人。
“老领导。”吴新蕊在他对面的待客沙发上坐下,称呼依旧,但彼此心中都清楚,时移世易,两人早已不再是单纯的上下级。
眼前的这位昔日爱将,羽翼已丰,有了自己的一片天。
卢东升端起茶杯,轻轻呷了一口,目光悠远。
“新蕊啊,我依然清晰记得第一次见你的情景。”卢东升缓缓开口,声音带着几分追忆的磁性。
“那是在一次特大泥石流灾害的抢险现场,你那会还怀着孕,却表现得异常突出,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表现出了一名党员干部的担当,你们乡由于处置得当,没有出现一人伤亡和失踪,得到了省里的通报表扬。”
“那个时候,我就觉得,你这位女同志,很像我年轻的时候。有股子敢打敢拼的劲头,做事有思路,有章法,既能坚守原则底线,又懂得灵活变通。”
卢东升放下茶杯,看着她。
“我们搭班子共事这么多年,从地方县市,一路到省城,你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
“云州形势复杂,在你手上这几年的确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发展,城市面貌,都有了可喜的变化。我很欣慰啊。”
卢东升的这番话,带着温度,也带着份量。
吴新蕊静静地听着,心里也是起伏不定。
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仿佛就在昨日。
彼时,她满怀着最纯粹的理想与抱负,一门心思要在体制内做出番事业,要将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改革开放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充满了未知的挑战与荆棘。
他们这些先行者,的确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在一次次的探索、试错,甚至失败中,艰难地寻找那条通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
一路走到今天,亲眼见证国家的发展日新月异,逐步走上快车道。
中央也渐渐摸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有华夏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尤其是在加入WTO之后,华夏凭借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步步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顶着西方世界的种种偏见、质疑乃至刻意打压,凭借着勤劳智慧的人民和相对低廉的成本优势,在国际贸易的红海中硬生生杀出了一条血路。
中央政府持续深化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引进外资,盘活市场。
国内的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渐渐成长为国民经济的另一支重要生力军。
它们充满了活力与创造力,在各自的领域内各显神通,从最初的模仿学习,到后来的创新超越,最终实现了后来居上,为整个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
卢东升的这番话,无论其中有多少真情实感,又有多少是刻意铺垫,吴新蕊都不能否认,自己内心深处,是认同的,也是有所触动的。
只是,她同样清楚。
所有的追忆往昔,所有的情感铺垫,都只是为了引出接下来的真正话题。
这个话题很沉重,以至于。
卢东升必须要先打出感情牌。
来降低一些办公室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