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4章 天星陨汉丞相归天化云雨 见木像魏都督惊魂失战魄(2 / 2)三国野史!首页

魏延听了赵直这番阿谀奉承的解说,心中不由得大喜过望,抚掌大笑道:“哈哈哈!好!好!好!如若当真能够应验公之吉言,本将军将来飞黄腾达之日,定然不会忘记今日公之恩德,必当重重酬谢于你!”赵直拜谢之后,便辞别魏延,退出帐外。

赵直刚刚行出魏延大营不远,迎面便正巧遇上了奉命前来传达孔明遗命的尚书费祎。费祎见赵直行色匆匆,便开口问道:“赵司马这是从何处而来?”

赵直躬身答道:“回禀费尚书,下官适才刚刚从魏文长将军营中出来。那魏将军昨夜做了个怪梦,梦见自己头顶之上生出双角,特意命下官为其推演吉凶。唉,此梦本非是什么吉兆,但下官唯恐若是直言相告,会触怒于他,招来杀身之祸,故而才不得已,胡乱引用什么麒麟、苍龙之说,将其搪塞了过去。”

费祎闻言,眉头微蹙,问道:“哦?赵司马何以如此断定,此梦并非吉兆?”

赵直解释道:“费尚书有所不知。那‘角’字之形状,乃是‘刀’字之下,再加一个‘用’字而成。如今那魏将军梦见自己头顶之上,竟然要用上尖刀利刃,此岂非是大大的凶险之兆么!依下官看来,只怕魏将军此番,是难逃血光之灾了!”其“术数之准”亦有几分道理。

费祎听了,心中亦是暗暗吃惊,嘱咐道:“此事关系重大,君且不可轻易对外人泄露,以免动摇军心。”赵直拜别之后,自去不提。

费祎随即来到魏延大营之中,屏退左右侍从,将孔明已于昨夜三更病逝于五丈原军中,以及临终之前,再三嘱咐,令魏延率部断后,以抵挡司马懿追兵,并命令全军缓缓撤退,不可轻易发丧等遗命,一一向魏延详细转达了一遍。然后,取出孔明预先交付的兵符,递与魏延道:“魏将军,此乃丞相临终所托兵符,请将军立刻依照丞相遗命,点起本部兵马,火速前往后军布防,不得有误!”

魏延接过兵符,却并不起身,反而开口问道:“费尚书,敢问丞相临终之际,是将统领全军,总理军国大事之重任,托付与何人代理?”

费祎答道:“丞相临终之际,已将一应军国大事,尽数托付与长史杨仪杨威公代理;其平生所学用兵秘法,以及各种兵书阵图,亦皆已尽数传授与大将姜维姜伯约。此兵符,亦是奉杨长史之钧令,前来交付与将军。”

魏延听闻此言,勃然大怒,猛地一拍案几,厉声喝道:“岂有此理!丞相虽然不幸病逝,然我魏延如今尚在人间!那杨仪不过区区一介长史腐儒而已,手无缚鸡之力,肩不能挑,担不能扛,又有何德何能,敢来担当此等统领三军,总理军国之重任?依我看来,他只配扶着丞相的灵柩,返回西川,主持安葬之事罢了!至于这抵御魏军,扫平中原之大任,理应由我魏延亲自统领三军,前去与那司马懿老贼决一死战,务必要攻取长安,恢复中原,以竟丞相未酬之壮志!又岂可因丞相一人不幸病逝,便将国家中兴之大业,就此半途而废耶!”其“骄狂之气”与“不臣之心”已是暴露无遗。

费祎急忙劝道:“魏将军息怒!丞相临终遗令,乃是教我军暂且退兵,固守汉中,以待良机,万万不可轻举妄动,违背丞相遗愿啊!”

魏延更是怒不可遏,厉声喝道:“住口!丞相当时若肯依我之妙计,尽起大军,径出子午谷,奇袭长安,则长安城早已被我军攻占久矣!何至于会落到今日这般田地!我魏延如今官拜前将军、征西大将军,又受封为南郑侯,位高权重,手握重兵,岂能甘心屈居于杨仪那区区一介长史腐儒之下,听其号令,为其断后耶!简直是天大的笑话!”其“反叛之意”已昭然若揭。

费祎见魏延如此桀骜不驯,难以约束,心中亦是暗暗叫苦。他眼珠一转,又心生一计,对魏延道:“魏将军所言,亦不无道理。然则,如今军情紧急,亦不可因此内讧,自乱阵脚,反令敌人耻笑。待下官先前往中军大营,拜见杨长史,将将军之意,向其婉转陈说一番,晓以利害,劝其以国家大局为重,将手中兵权,暂时让与将军执掌,不知将军意下如何?”魏延听了,觉得此言尚有几分道理,便依从了他的建议。

费祎辞别了魏延,急忙赶回中军大帐,拜见长史杨仪,将方才魏延所说的那番狂悖之语,一五一十地向其复述了一遍。

杨仪听罢,冷笑一声道:“哼!丞相临终之际,早已料到魏延此獠必有异志,故而才密嘱于我,让我以兵符前往试探其心,如今看来,果不出丞相所料也!此等反贼,留之何用!我自会派遣伯约将军(姜维)率兵断后,不需他在此处多管闲事!”于是,杨仪便依照孔明临终遗命,亲自率领中军主力,护卫着孔明的灵柩,先行向汉中方向撤退。又令大将姜维,率领一支精兵,负责全军断后之事,依照孔明预先安排的“增灶退兵”之计,缓缓而退。

魏延在自己大营之中,左等右等,却迟迟不见费祎前来回复,心中愈发疑惑与愤怒,便派遣心腹将校马岱,率领十数名精锐骑兵,前往中军大营打探消息。马岱很快便飞马回报,言说中军大营早已人去楼空,杨仪已率领大军主力,护送着丞相灵柩,先行退入谷中去了,后军则由大将姜维总督,亦已开始拔寨起程。

魏延听闻此言,更是勃然大怒,厉声喝骂道:“杨仪竖儒!安敢如此欺我!我必杀之,方解心头之恨!”随即,他回头顾谓马岱道:“子瞻(马岱字),你可愿助我一臂之力,共诛此獠?”

马岱躬身答道:“末将素来亦是憎恶那杨仪尖酸刻薄,恃才傲物,如今愿助将军一臂之力,攻杀此贼!”他心中却另有孔明密计。

魏延闻言大喜,当即便下令,尽起本部所有兵马,不顾一切地向着南方杨仪主力大军撤退的方向,追赶而去,一场蜀军内部的惊天巨变,眼看就要爆发!

却说魏将夏侯霸,奉了司马懿将令,率领一支轻骑,前往五丈原蜀军大营哨探虚实。他小心翼翼地来到营前,却见营中空空如也,早已是人去楼空,并无一人一骑。急忙飞马回报司马懿,言说:“启禀都督!蜀兵大营已空,皆已尽数撤退矣!”

司马懿听了,不由得跌足长叹道:“哎呀呀!孔明果然是死了!传我将令!全军火速追击!务必将其全歼!”

夏侯霸却上前劝道:“都督息怒!诸葛孔明用兵,向来诡诈无比,虚虚实实,难以揣测。为防万一,还是应当先派遣一员偏将,率领少量兵马,先行前往试探虚实,方为稳妥,都督切不可轻易冒险啊!”

司马懿此刻早已是被孔明折磨得快要精神失常,哪里还听得进劝告,他厉声道:“不必多言!此番吾意已决!必须由我亲自率领大军前往,方能一雪前耻!”于是,他便亲率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二人,以及帐下所有主力大军,倾巢而出,杀气腾腾地直奔五丈原蜀军大营而来。

大军呐喊着冲入蜀军大营,却发现果然是空无一人,连一粒粮食也未曾留下。司马懿回头对其二子道:“孔明已死,蜀中无人!汝二人可立刻催促大军,火速向前追赶,吾则亲率一支精锐铁骑,先行一步,务要追上蜀军,将其斩尽杀绝!”于是,司马师、司马昭二人在后方,拼命催促进军速度;而司马懿则亲率数千铁甲精骑,一马当先,如狼似虎般,向着蜀军撤退的方向,奋力追赶。

魏军追到一处山脚之下,远远望见前方蜀军的后队,影影绰绰,相距已然不远。司马懿大喜,更是催马加鞭,奋力追赶。忽然间,只听得前方山后传来一声惊天动地的炮响!紧接着,喊杀之声四起!只见前方撤退的蜀军,竟忽然一齐调转方向,回转军旗,擂响战鼓,摆出一副即将与魏军决一死战的架势!山林树影之中,缓缓飘出一面巨大的中军帅旗,旗帜之上,用金线绣着一行斗大的隶字,在阳光之下,闪闪发光,赫然正是:“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

司马懿见了,不由得大惊失色,几乎从马上栽将下来!他揉了揉眼睛,定睛仔细观瞧,只见蜀军阵中,数十员威风凛凛的蜀汉上将,簇拥着一辆四轮小车,缓缓而出。小车之上,赫然端坐一人,头戴纶巾,身披鹤氅,腰束皂绦,手持羽扇,神态安详,不是那诸葛孔明,又是何人?!

司马懿见了,更是吓得魂飞魄散,亡魂皆冒!他失声惊呼道:“啊呀!诸葛孔明尚在人间!他…他果然未死!吾…吾又中了他的奸计了!此番轻入重地,只怕是难以脱身了!”他再也顾不得什么大将风度,急忙勒转马头,便要向后逃窜!

正在此时,只听得背后蜀军阵中,大将姜维纵马而出,高声大叫道:“司马懿老贼休走!你已中了我家丞相之神机妙计也!还不快快下马受缚,更待何时!”

魏军将士听了,更是吓得魂不附体,哪里还敢再有半分恋战之心?纷纷丢盔弃甲,抛戈撇戟,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各自抱头鼠窜,狼狈逃命而去!在慌乱之中,自相践踏,死伤无数。

司马懿在乱军之中,拼死逃窜了足足有五十余里,方才稍稍喘过一口气来。忽然,从背后有两员魏将,纵马飞奔赶上,一把扯住他的马嚼环,高声叫道:“都督勿惊!都督勿惊!”

司马懿此刻早已是吓得神志不清,他下意识地用手摸了摸自己的头颅,颤声问道:“我…我的头…我的头还在么?”

那两员魏将见了,亦是哭笑不得,急忙道:“都督休怕!蜀兵早已退远了!您的头颅,安然无恙!”

司马懿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神色方才渐渐安定下来。他睁开双眼,仔细看时,见来者正是帐下大将夏侯霸、夏侯惠二人。于是,他便在二将的护卫之下,徐徐按辔而行,寻小路狼狈不堪地奔回本寨。随即,又立刻派遣众将,率领兵马,四下里仔细哨探蜀军动静,唯恐孔明再次杀个回马枪。

过了两日,有居住在附近的乡民,前来魏军大营报告说:“启禀都督,那蜀兵大队人马,在退入褒斜谷中之时,忽然军中鼓乐齐奏,哀声震地,所有将士,皆身穿孝服,遍插白旗,显然是孔明已死,正在为其发丧。至于前日在阵前四轮车上所见之孔明,不过是蜀人用木头雕刻而成的一尊木像罢了!其目的,无非是想要吓退我军,以便其安全撤退而已。”

司马懿听闻此言,更是羞愧难当,悔恨万分!他不由得再次仰天长叹,扼腕不已道:“唉!吾能料其生,却不能料其死也!诸葛孔明,真乃天下奇才也!吾又一次败于其手!”因此,蜀中后人便流传开一句谚语,说道是:“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后人有诗叹曰:

一颗将星半夜从天枢星位黯然陨落,仓皇奔逃的魏军还以为是孔明尚在并未身故。

函谷关外至今尚有人们冷笑着谈论此事,可怜那司马仲达还在惊魂未定地追问自己的头颅是否安然无恙!

司马懿得知孔明死讯确凿无疑之后,心中虽然也暗自松了一口气,但亦不免有些兔死狐悲之感。他随即再次下令,尽起大军,循着蜀军撤退的路线,一路追赶而去。然而,当他率领魏军追到赤岸坡一带之时,却见蜀军主力,早已退入褒斜谷中,去得远了,再也难以追上了。司马懿无奈,只得引兵返回,他对帐下众将感慨道:“唉!诸葛孔明既死,我等皆可高枕无忧,不必再日夜为其提心吊胆了!”随即,便下令全军,班师返回长安休整。一路上,他仔细观看了孔明先前安营扎寨之处,只见其营垒布置,前后左右,皆是井然有序,法度森严,攻守兼备,毫无破绽,不由得再次由衷赞叹道:“此真乃是天下第一奇才也!吾不如也!”于是,他便引着大军,返回长安,重新分派诸将,各自镇守险要关隘,自己则启程返回洛阳,向魏主曹睿面君复命去了。

却说蜀汉长史杨仪、大将姜维二人,依照孔明临终遗命,先是假作退兵,摆出阵势,用孔明木像,吓退了前来追赶的司马懿大军。然后,才指挥蜀军主力,缓缓退入褒斜栈道谷口之后,方才尽皆更换孝服,遍插白旗,为丞相诸葛孔明公开举哀发丧。蜀军三军将士,听闻丞相仙逝的噩耗,无不捶胸顿足,放声大哭,悲痛欲绝,其哀声震动山谷,闻者无不落泪,甚至有数名忠勇之士,竟因悲伤过度而当场哭死过去!其忠义之心,感天动地。

蜀军前队兵马,正自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缓缓行至栈道谷口,准备进入汉中。忽然,只见前方火光冲天而起,喊杀之声震天动地!一彪军马如狼似虎,杀气腾腾地拦住了去路!众蜀军将士见了,皆是大惊失色,不知所措,急忙飞马报知中军杨仪、姜维二人。

正是:方才刚刚摆脱了魏营众将的追击围堵,却不知蜀道艰险之处又有何方兵马来此拦路阻挠?

未知此番拦路者究竟是何方神圣?蜀军又能否安然返回汉中?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