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5章 给衙内灌鸡汤…(1 / 2)重生年代:我退婚村花捶爆丈母娘首页

信,出乎意料的多!

刘青山想着只有《人民文学》编辑部转寄过来的信,一二百封的样子。

可没想到除了转寄过来的信,还有很多读者给《人民文学》编辑部直接打电话询问后得知了‘青山’的地址,然后从四面八方、全国各地寄过来的信。

拆开那个大包裹后,然后再加上那些零散的。

刘青山数了好一会儿,一共整整600封信!

我嘞娘呦!!

读者真凶残呀~~~

这么多信一时半会儿肯定是看不完的,既然如此,那也不用着急,慢慢看就行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刚才一封封数数的时候,他愕然发现一封从省城长安寄过来的信,上面的寄信人赫然是——李长征。

嘿,李长征来信了!

洗了把手,刘青山在椅子上坐下,这才撕开信封。

抖了抖,看了起来……

李长征信里的内容不多,主要是说了下他现在的近况。

老爹已经被放回来了,还安排了工作。

也搬家了,政府安排了新居。

刘青山猜测这应该是给李长征他爸安排的,既然工作恢复了,那相关待遇自然得提上去。

这不,李长征最后就在信里留了地址,还有家里的电话号码。

私人电话!!

这在70年代末,可是个实打实的稀罕物。

只有大点的机关单位才有电话,一般的机关单位都没有。

可李长征家竟然有电话,这就足以说明一切问题了,他爹的级别肯定不低。

信的最后,

李长征如此写道:青山,收到信一定记得给我回,有空来省城的话,一定要来我家,我请你吃饭!

看完信后,刘青山暗暗点头。

李长征是个知恩重义的,不然的话,他完全没有必要给刘青山写这么一封信。

回到省城后的他,舒舒服服开启他省城衙内的幸福潇洒生活不就行了?

可他还是写了这封信!

思量片刻后,

刘青山拿出纸笔开始回信,他说信已收到,随后表达祝贺,并且答应有机会去省城的话会前去拜访。

写好后,他便开始看读者来信。

这还是两世为人头一遭,所以他很感兴趣,看的很认真……

第一封信,信封是用旧报纸糊的,边角还沾着面粉糊的痕迹。

信纸是从作业本上撕下来的,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

“青山同志:”

“读了您的《一代人》,我哭了整整一夜。我父亲是右派,去年刚被平反......”

刘青山的手指微微一顿。

这个年代,有太多太多家庭因为‘成分问题’而支离破碎。信纸上的字迹突然变得模糊,写信人显然在写到这里时落了泪。

第二封信的纸张要好很多,是印着单位抬头的信笺。

字迹苍劲有力。

“同志,你的诗说出了我们这代人的心声!我在牛棚里偷偷抄了一份,传给其他难友......”

“他们说你写的太好了,写出了他们的心声!”

“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

“支撑我坚持到现在的,就是我坚信光明一定会到来,我一定能寻找到光明!”

第三封信的字迹有些歪斜,像是写信人手在发抖。

“我是燕京纺织厂的女工,每天在轰隆的机器声中重复着同样的动作。”

“直到在厂报上读到您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原来我们平凡的工作也在编织着祖国的锦绣......”

窗外的夕阳渐渐西沉,刘青山却浑然不觉。

他沉浸在一封封来信中,这些信里,有老教授的感慨,有知青的迷茫,有工人的朴实心声,他仿佛看到了无数张陌生的面孔在他的诗句中找到了共鸣。

一个来自西北的中学教师在信中写道:

“我把《回答》抄在黑板上,教室里静得能听见铅笔落地的声音。”

“下课后,有个平时最调皮的学生红着眼睛问我:"老师,诗里说的冰川纪过去了,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好日子要来了?"”

最厚的一封信来自南方,里面还夹着一张泛黄的照片——一群知青站在一片树林前,地上写着‘相信未来’四个大字。

信中说:

“我们把您的诗刻在了白桦树上,每当有人坚持不下去,就会去摸摸那些字痕。”

“您知道吗?您笔下的"曙光",真的成了我们守候的黎明......”

刘青山突然觉得眼眶发热。

这些来信像一面面镜子,照见了他从未想过的诗意人生。

他突然明白,这些文字早已不属于他一个人,它们成为了无数人共同的心灵密码……

……

刘青山很快就有了一个习惯。

每天都要花一些时间来阅读读者来信,他并不一定会回,但收到的读者来信他一定会看。

他觉得这是最基本的尊重!

他也很想回每一封读者来信,可他只有一双手,数百封信显然是没办法一一都回复的。

而且,

每隔一两天高红军都会来送信,少则五六封,多则二三十封。

照这个趋势下去,哪怕他一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写,也写不完那些回信。

这天,他又在一堆读者来信中发现了李长征的信。

算算时间,距离上次收到他的信仅仅过去半个月。

这么快就又来了。

拆开信封,他便优先看了起来……

这次来信,李长征说他让人弄了一些高考复习资料,寄了过来。

希望刘青山能多看看,明年考上一所好大学。

刘青山在麻袋里翻找了一下,果然看到一个用厚厚的牛皮纸包裹的大家伙,刚才他还以为这又是《人民文学》编辑部转寄过来的读者来信,没想到却是李长征寄来的复习资料。

这家伙真是有心了!

刘青山抖了抖信纸,继续往下看去……

李长征开始吐槽,他说家里希望他明年参加高考,考一所大学。

这样的话,等他大学毕业后,才有更好的路安排他走。

李长征说:“我才不稀罕更好的路,更好的路是什么?不就是当官吗?我不想当官!如果不是当官,我家又怎会支离破碎?青山,你知道吗?我大哥没回来……他被下放到西凉挖矿,发生了矿难,他被埋在了下面……”

“还有我二姐,她那么骄傲的一个人,还那么漂亮!可她……”

“她竟然被下乡当地的一个大队会计给坏了身子,还被那畜生的婆娘给抓破了脸,差点被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