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1章 道路万千条,安全第一条(2 / 2)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首页

朱高炽顿时傻眼。

看着朱瞻基一本正经的模样,不禁问道:"瞻基,这是何故?"

朱瞻基笑答:"爹,容儿问几句话。

"

未等朱高炽回应,朱瞻基便开口:"这水泥能把细沙凝聚成石,而石可历经千年而不朽,对否?"

朱高炽点头:"正是如此!"

朱瞻基接着问:"那么眼前这条水泥路便是世上首条水泥路,且有望流传千古,对否?"

"确未曾见过,若真能千载不毁,流传下去也并非妄想!"

朱高炽先点头,随后仍是困惑:"可这与掌印脚印有何关联?"

"当然有关!"

朱瞻基扬起下巴,说道:"太子与太孙在这世上第一条水泥路上留下了足迹与印记,爹觉得此事若传开去,是否极有意义?后人走过此路时,岂不会自然而然想起这段往事?"

"这……"

朱高炽听完顿时愣住。

紧接着,那双因脸庞圆润显得略小的眼睛立刻熠熠生辉。

下意识望向地面的痕迹,眼中还闪烁着些许跃跃欲试的光芒。

周忱与顾佐听闻朱瞻基之言亦是一愣。

而后二人脸上均浮现几分悔恨交织的表情。

在那条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条水泥路上留下痕迹,水泥硬化成石后若能千载不朽,这样的事与流芳百世有何不同?

两人几乎能预见,一旦此事传开,日后每一步踏上这条路的人,都会想起永乐十二年的故事:太子殿下和太孙殿下曾在仪凤门至长江码头的这条路上留下手印与脚印。

若未来太子和太孙都能登基为帝,这两个印记……

想到这里,两人甚至开始懊悔得肠子发青。

更让他们后悔的是,当时为何没提前想到这一点。

要是早想到,随便找个借口,不就能轻松留下印记了吗?

这样一来,岂不是与两位未来的*一同留名了?

又或者干脆题一首诗,这样既能留名,诗句也能世代相传。

实在不行,作为水泥路的管理者,写几句简单的话总行吧?

但现在太孙已经公开表示了,再去行动显然不合适。

他们明白,既然太子和太孙留下了印记,没有他们的同意,这里自然不会轮到他们。

除非其他王爷或是皇帝亲自来才行。

想到这儿,两人互相看了一眼,目光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毕竟,这只是第一条水泥路,以后还有第二条、第三条呢,最次也该修缮平民区的危房吧。

虽然不能像现在一样与未来的*同留印记,但总归还是有机会留下点什么的。

朱瞻基并不知道,自己一时的兴致,会让大明形成一种怪异的传统——每有新水泥建筑诞生,总会有人立刻在角落里刻下名字或诗句。

看着路面的印记,朱瞻基心中涌起几分戏谑。

不知这些印记将来会传至何时,后人见到它们时,会不会把这里当作网红打卡地?

到那时,一堆人一边用手机拍照,一边在自己的印记旁比划。

这种念头一冒出来,他的脑海中便浮现出这般画面。

朱高炽不知道儿子的想法,他和周忱、顾佐一样,在思考是否要在水泥路上留下几句箴言或诗词。

然而同样地,被朱瞻基点破之后,他又觉得不好意思主动提起,否则显得太过刻意。

他正在思考以什么理由开口时,似乎是察觉到了他的心思,旁边的周忱便主动提议道:

“太子殿下、太孙殿下,今日是历史上首次修建水泥路的日子,两位殿下不妨借此机会在此留下一些话,以警示后人。”

“这个………”

朱高炽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心动,但又不便立即答应,一时之间有些犹豫。

一旁的朱瞻基看到父亲那副欲拒还迎的模样,忍不住在心里翻了个白眼。

思索片刻后,他嘴角微扬,走到一边随手捡起一根树枝就开始书写。

自从上次被夏原吉和父亲批评之后,朱瞻基最近常练习书法,虽然谈不上大家风范,但也逐渐有了几分韵味,字里行间透着些许灵性。

这也是他敢于直接书写的缘由,毕竟在这里写好便是留名青史,写差了则是失败现场。

朱高炽看到儿子已经开始动笔,既有些羡慕,又下意识地读出了他写的内容:

“道路万千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矩,亲人泪两行。”

朱高炽:“………”

看到儿子写下的内容,朱高炽眨眨眼,忍不住说道:“你这孩子,让你写你就写,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文不像文,白不像白,什么叫行车不规矩?亲人泪两行?这刚修好的水泥路,你就写这种不吉利的话,赶紧擦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