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钱珠宝随意的倒在一间空房里。
抱着小宝的厨娘大方地点燃了五盏油灯。
平日的夜里,除了老爹和余令两人,谁敢点油灯,她就敢骂。
自从有了孩子以后,她的心态彻底的变了,她把自己以余家人自居。
如今家里的粮食,布匹用度,早晨吃什么,晚上吃什么都是她在安排。
她把自己定义为女管家的角色,算计着家里的吃穿用度。
出了月子后她就上任了。
厨娘是值得信任的。
自从离开了京城来到了长安,她的命运已经和余家绑在了一起。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老爹此刻虽然绷着脸,但心情却是极其开心的。
至于先前发生的那点不愉快,他不觉得有什么。
就如他说的那样,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解决困难就是了。
至于他那个骇人的皇亲身份,朱县令说这件事过去了。
既然翻篇了,再去想它就没有任何的意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余员外觉得自己人生的意义就是余令。
通过剿匪这件事,他发现自己小看了自己的儿子。
到现在他还不知道剿匪其实是余令的主意。
到现在他还以为是卫所的安排。
“今天大家再累一会儿,先把这些铜钱整理出来,我看了一下,这里还有不少的宋钱,这玩意含铁,融化都亏钱!”
老爹望着众人笑了笑继续道:
“这钱是令哥搞回来的,咱们家不留太多,太多了是祸患,明日就把粮垛子清理一下,咱们买粮,二哥怎么看?”
二伯沉思了片刻,忽然道:
“小粮啊,你买粮是对的,但这些钱不能都买粮,依我看拿出一部分来,咱们给令哥在衙门买个实权官!”
“二哥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所有人都知道咱们家赚钱了,钱是好东西,人人都喜欢,我的意思把钱花掉,当着官员的面花掉。”
老爹闻言眼睛一亮。
虽然余令有了一个没名堂的九品文散官。
但身在长安,得帮余令在长安谋一个差事,对这个家才有帮衬。
而且把钱花掉很有必要。
“好,明日我就去找茹家,由茹家来牵线搭桥,县令开口说钱,咱们把钱花出去,这才是长久之道。”
商量完这件事,老爹就开始发钱。
谢大牙和老修这次出了大力,砍了下山虎的人头。
这个人头没卖,直接送给了刘家人,是给余令在军中谋官身的。
这两人一人五十两银子。
另外,两人的家眷也有赏钱,每人五百文的零花钱。
感谢他们在这几日看家护院,在土豆地里锄草抓哈哈。
李大牛,孙长久,吴法友,这三个人跟谢大牙一样。
从余令当小旗的时候开始就跟着余令,也为这家忙碌着。
这一次上山也很出力,每人二十两银子的赏钱。
这三个人的亲眷还在来长安的路上,余令给这些人的家眷也是五百文的零花钱。
等人到了去找厨娘领就行了。
这钱一出,五个人的嘴都咧到耳门上去了。
在卫所这些年了,也没有见到过银子是什么样子,在卫所里只为了混个温饱。
因为不讨喜才被安排到余令这里。
五个人其实知道自己为什么来这里。
原本以为来到余家是一个苦差事,跟其他人一样负责给余家打杂干农活。
没想到这里却是人生的起点。
谁家一年能赚二十两银子?
卖砖五个人赚了一笔钱,卖煤赚了一笔钱。
如今上山又赚了一笔钱,五个人突然觉得赚钱竟然这么简单。
这一年积攒下来的钱,就能起个院子,再置办几亩薄田了。
而且这件事还没结束,等结束了,小余大人那是总旗。
总旗下面有五个小旗,自己这里刚好五个人。
那岂不是当官了?
人心里都有一杆秤,余家这么对自己,那自己也不能差事。
而且自己家的这位还认识太子,老天爷啊,太子呢.....
自己今后莫不是能混成一个实权的百户吧!
一想到这里,五个人心里像是聚了一团火。
有了钱,人心就能聚拢,有了钱那日子就有盼头。
没有人不想过好日子,也没有人愿意只为自己考虑。
谁不想光宗耀祖啊!
望着众人变了样的眼神,余令知道这一趟进山是值得的。
这个家终于开始扎根。
如今土豆来了……
余令准备让更多人的围绕这个家而活了。
厨娘和陈婶爱钱,一听说要整理钱,两人就把所有人往外撵。
她们喜欢干这个活,因为这个活越干越有劲道。
所有人被赶去洗澡了。
这个澡必须洗,而且是必须两个人一起洗。
在山里滚了这些日子,每个人身上多多少少带点草爬子。
春夏秋可是草爬子最活跃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