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5章 关于货币的思考(2 / 2)禁卫军首页

刘城走回沙发前坐下,继续道:“等消灭了俄国远东军,东北的战争就基本上结束了,接下来是大力发展,大搞建设的时代,铁路建设是重中之重,我计划发行‘铁路建设债券、公路建设债券’,进一步吸纳全大清的财富来东北,顺便把外国银圆也收割一波。”

戈辉听了刘城的想法,不住地点头,都是非常有建设性的想法。

“假以时日……”刘城自信满满地继续道:“大清市场上流通的,只有国家建设债券,不会再有外国银圆,也不允许再有外国银圆。”

“有自信是好的,但是,外国银圆在大清已经流通几十年了,根深蒂固,清除它们,并不容易。”戈辉认真提醒刘城。

“这一点,我很清楚,但是,时间能改变一切。”刘城认真地说道:“特区银圆,形制统一,雕刻精美,更加坚固耐磨损,比外国银圆更漂亮,最重要的是,这是我们清国人自己的银圆,有特区政府背书,有东北禁卫军的力量加持,以后还要出台相关的法律,直接禁止外国货币在大清流通。”刘城用力的挥出拳头:“我们的银元将无往而不胜。”

戈辉和宁远同时向刘城竖起大拇指,异口同声:“我们相信你!”

“还有……”刘城稍稍停顿了一下后,说道:“春节过后,特区储备银行计划推出仅限于投资基础设施和工业实体的三年期无息专项贷款。”

戈辉皱着眉头,脸上却带着笑意:“无息专项贷款?你是怎么想到的?”

“副行长钱百成和一帮东北银行专科学校的学生想出来的。”刘城坦言道。

“三年期无息专项贷款……”戈辉满脸笑意地咀嚼着这个新词儿:“钱百成?学校的教导主任,居然被你叫来当副行长。”戈辉笑了。

“不过,他们很有想法,想法很大胆。”戈赞叹道:“你更大胆,敢把他们的想法,当成特区储备银行的新政来实施。”

“我们都是学生,我们都在学习,摸石头过河,可也得先下水才行。”刘城解释道:“我认真听了他们的计划,深入的讨论过了,可操作性很强,操作好了,能提振特区经济,加速特区建设。”

“你说的很好,我们都是学生,我们都在学习,摸石头过河,可也得先下水才行。”戈辉真心的赞叹道:“大胆去做吧!勇于创新是好事,但也要握紧特区的钱袋子,尺度应该怎样把握,你自己拿捏。”

“我知道,特区的钱,来之不易,这关乎特区千万百姓的生计,关乎着禁卫军的生死存亡。”刘城认真地说道。

“战争债券呢?”戈辉换个话题。

“20亿的战争债券已经完成了将近15个亿。”刘城直接说道:“17日夜,你遇袭身亡,战争债券销售直线下降。21日,日本满洲军全体投降,战争债券销售才有所回升,但回升有限,更多的人对特区的未来充满担忧,认为特区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戈辉轻轻点头,但并未说话。

“所以,需要你适时的站出来,让所有人知道,你还活着,特区的天,依然是晴朗的天,未来依然充满期待。”刘城继续说道。

“我正月初一上午,会通过特区广播电台,给全特区百姓,全大清国百姓,拜年。”戈辉说道:“正月初三,在特区外事局,举行新闻发布会,我正式亮相,以后,总督衙门和外事局合署办公。”

“合署……办公?”刘城一副原来如此的表情,重重地点了两下头,脑补了很多画面后,吐出四个字:“近水楼台?”

戈辉无语,刘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这家伙又想多了。

宁远看出来他不想继续这个话题了,于是说道:“九弟在这里休息,方舟在这里陪一下刘行长,我带老大见几个人。”

戈辉马上站起来,他很愿意现在就去,不想让刘城把话题全部引到孙婉儿身上。

“成,那你们去吧!我正好眯一会儿,有点困了。”刘城并不介意宁远不带上他。

就这样,戈辉和宁远一起来到了一间会议室。见到戈辉、宁远进来,等候在会议室里的三十人同时起立,敬礼。

“报告总司令、参谋长、终身制职业计划,TOP30,请总司令指示。”宁远的副官邱千城敬完军礼后,上前一步说道。

“终身制职业计划?”戈辉不解,还礼后,扭头问宁远:“这是什么情况?”

“就是最早的‘沉石’计划,沉在水底的石头,如果没人碰它,它会永远沉在那里,注视着水里发生的一切一切。”宁远淡淡一笑,解释道:“终身制职业计划,是沉石计划的升级版,规模更大,更细致,更契合特区未来的安全诉求。”

“具体说说”戈辉直接坐下,等宁远的解释。

“到目前为止,陆军按照训练特种兵的标准,共训练了672人。”宁远指着长条会议桌的末尾:“那里672人的档案,包括我的。今天来的TOT30,都是总部的管理者。这672人都签署了终身服役协议,终身为陆军服务,终身是职业军人,也就终身制职业计划。他们将被派到世界各地,以合适的理由潜伏下来,成为当地人,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娶妻生子。在陆军需要的时候,执行特别任务。”

“换句话说”宁远继续解释:“终身制职业计划,就是陆军训练了一支特别任务部队,专门完成一些特别任务,由1人、2人、3人……,最多不超过7人,临时组成特别任务小组,在全世界,执行特别任务。目的,可能是保护,可能是刺杀,也可能是获取……。”

“在全世界?执行特别任务?”戈辉认真地看着宁远,有些哭笑不得:“我们禁卫军,真的到了有这些‘特别需求’的时候了吗?”

宁远笑了,然后说道:“或许现在还没有,但以后肯定会有,因为我们在英属印度、南部非洲,北部非洲,已经或明或暗的存在了,很快在东欧西欧,在中东地区,巴尔干地区,也会有人过去,人去了,需求就会产生。有需求了,就要有专门执行任务的人。当然,你可以派特种部队过去,但是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需要克服的问题太多,任务的成功率也不敢保证,所以我们要提前准备,水银泻地一样,把我们训练的专人融入世界各地,像沉睡在世界各地的石头一样,直到陆军唤醒他们。”

“我还是觉得不太靠谱”戈辉轻轻摇头:“你想,远离特区,短时间还好,时间长了……”戈辉轻轻摊手:“你明白我的意思。”戈辉把目光送向眼前的29人:“你们应该也懂吧!”

“我理解你的担忧,世上没有绝对的东西,所以我不追求绝对的忠诚,我相信人心会变的,但我也相信有人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我从来没想考一百分,70分就挺好的。”宁远一脸凝重地解释道:“再说,我们也不能因为无法很好的掌控,就放弃我们必须要做的,我们要做的是相信,做好后援,让他们踏踏实实的为陆军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