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1章 翻篇吧(1 / 2)大明:实习也算工龄首页

第141章 翻篇吧

贾川的反应让里长有些不淡定了:“你……”

“不是我如何信得过你,我也是在你没来之前才想明白的,人啊,就怕冷静下来,有些事便也就清楚了。正旦那日,庙中只有我和我身边的人,衙役们都在山下,你在山下忙乎,只需简单套套话便可从衙役口中套出我与知县不睦,你若是心存歹心……尤其是你知道我已命人回京调人,那一日一夜是你唯一的机会,若是我死了,不单只这下面的东西保住了,你们的秘密也保住了,你若是个心思缜密的,还能用赵知县帮你定罪。”

里长有些激动,他深吸一口气,压低声音问:“你怎会知晓?这件事知情的都死了,就连我知道的也不多,我甚至不知道那地窖里藏了什么!我昨夜上山来便是想看看你到底知道了多少……”

“来的那些人知道的应不少,且你昨夜有些心急了。”

里长长叹一口气说:“若非他们始终惦记着,或者这个秘密再过些年……便无人知晓了。”

“我会如此看重这个案子,过年都不放过小庙,不是你的错,是来人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贾川添了几块柴,里长静静地等在一旁。

“冻死的人有必要藏尸吗?他们将尸体运下山很有可能走的是东面的山路,也就是庙门这边的,所以咱们在西面没有找到他们留下的痕迹,能够想到不在雪地里留痕,便是有意让发现此事的人想偏了,不然,为何不直接打开庙门离开?”

贾川扭头看了眼里长,接着又说:

“能知道不留痕迹的,便已很有想头了,人是冻死的,若是想让此事就此作罢,最好的方法便是将尸体留在房内,任谁来查案都会说这是一场意外,可他们偏偏要藏尸,还要做出庙门上拴,无人进出的假象来……”

“我怎的听不懂?”

“杀人需要个原因,这就是他们犯的致命错误,越查越能清晰的看到一切都是谋划好的,我自然不会放过小庙。”

“可他们是冻死的呀。”里长显然还没想明白。

“冻死也分意外和人为,再说,四具尸体离开小庙本就说不通,你愿意让我知道小庙有地窖,是因为你觉着那地窖没什么,更没有想到那些人是冲着地窖来的,我也是通过这个断定你不知道地窖里有什么,不然,你早就想到四人之死与地窖有关,更不可能主动让我知晓地窖的存在,你想着实话实说可让我对你们增添信任,可对我来说,知道了地窖便知道了那些人的目的,算是替我解惑了吧。”

贾川顿了一下,扭头看向里长说:“他们需要时间挖地窖,且是不被发现的情况下,不仅官府不查,村民也不敢上来的机会。”

里长顿时明白了,他说:“老道是他们刻意在年根找来的,银子也是他们刻意留下的,若是我贪念重些便会将此事盖住,而后禁止村民上山……”

“你做不到,或者说你的作用不过几日时间而已,他们发现地窖只能在晚上挖,进展很慢,这让他们很心急,他们想在过年这几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尽快将地窖中的东西弄走,于是,他们将盖在枯井上的草席掀开……”

“啊?你是说枯井不是孩童们弄开的?”

“压着草席的石块对孩子来说还是偏重的,当初既然村民会将井口盖住便是不想孩童掉下去,自然在家中会百般叮嘱甚至吓唬,孩子会有好奇心不假,但偏在那日好奇心最盛,费力的挪开石块,掀开草席……草席不在井边,尸体可就在井口,孩子们哪来的力气和时间将草席扔到一旁,再回来好奇的看向井中……”

“原来你第一日来的时候,便已察觉乃人为,并非鬼神之力。”

“我也是看了这头忘了那头,不过结果都一样,至少让我盯住小庙了。”贾川笑了笑又说:

“他们知道这个节骨眼上你们发现尸体,就算报官县衙也不会理会,而村民好奇个一日两日的,真到除夕正旦之日只会远离小庙和后山,免得沾染晦气,你作为里长也会管束村民远离这两处,免得年后县衙来人查案时说不清,他们要的是没人来,若非发现了尸体,村民很难远离,尤其是你带着人频繁上山,这让他们心里不踏实了,当然,最重要的一点,你们都没有想到我会来。”

里长下意识的点了点头,他将听到的在脑子里过了一遍,问:“所以,正旦那日你突然带人来了,是知道他们会在白天动手?”

“这可不是我提前想到的,之前我两次来都是白天,庙中没有动静,但我知道他们定有所图,没想到撞见他们,倒是省得我再找了,我也并非事事都能预料在先。”

贾川顿了一下又说:

“待京中来人后,发现确实难挖,下面的东西并非规矩摆放,更像是很着急的挖一个坑埋一个的样子,这可能就是他们会变换策略的原因,不是在自己地盘,时间不够啊……我原本也没多少工夫细琢磨这个案子,他们也懒得问,但总要向上汇报,他们也得知道个大概,我便只能一遍遍的说,说出来跟想出来差不多,至少对我差不多,我在说的时候,便想到哪里推断的不对了。”

贾川扭头看向工地上热火朝天的人们,他知道徐恭有个想法:这座小山下全是箱子。可贾川心里明白不可能,哪来的那么多土方?村子附近可没有一处处的小池塘,再说,堆成这么大的一座山,需要多少人力?且那么多装满金银的箱子是如何躲过元朝政府的眼睛,堂而皇之的运到这里等着埋?

只能是一箱子一箱子的来,所以肯定是先有的山。

里长深吸一口气问:“你为何笃定,不是我们做的?”

贾川收回目光看向里长问:“你是汉人吗?”

“是!”

“那不就得了,这事儿吧也好想,当初带东西来的人一定是在等什么,等什么呢?当时还是元朝,我不知道皇帝是谁,但带箱子藏在这里的那个人,一定与当时的朝廷不对付,而这个人不可能孤身一人做这件事就是了,他一定有自己的家族,自己的一伙人,或者说忠仆,箱子不是一下子都运来的,肯定是慢慢的,偷偷的,为了掩人耳目,在小山周围多几户人家,隔三差五的在夜间做点啥,十年八年之后,山上有了这座小庙,山下有了一个村落。”

贾川顿了一下又说:“你们的问题是,自家都吃不饱呢,多大的情分还要养着山上的和尚?”

里长一下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