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51章 青史留名?赵卫红早就做到了!【求(2 / 2)谁教你这么当兵的!首页

“县长同志”,对于眼下的情形来说,无疑是一个更合适的称呼。

但经过这一年多的锻炼后,赵卫红已经意识到了,并非是什么人,都能成为自己的“同志。”

“同志”这一称呼,也不是能随便使用的。

这位县长算不算是赵卫红的“同志”,赵卫红还不知道,仍需观察一番。

而赵卫红这话一出口,别说对他知根知底的赵建国夫妻俩,就连一旁的乡长,都感觉到了赵卫红对于县长的冷淡与漠视。

要是在赵卫红当兵之前,他以这样的态度对待主动登门的客人,赵建国准得训斥他几句,说他不懂礼数。

可一想想儿子身上发生的那些事情.赵建国便在心中,默默地长叹一声,随即拉着骊萍与林静疏一起,走到了里屋,给赵卫红谈话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他们几个一走,赵卫红最后的顾虑也没有了,立马平静的表示道。

“领导,县里的事,我还没回来的时候,就听二老提了几句。”

“趁着现在你有时间,我也好当面和县里说清楚。”

“我不是什么大功臣,大冠军。”

“参加军运会,只是任务使然。”

“武装部要是给我什么表彰,我接受。”

“但要是来自县里的表彰,亦或是优待.”

“那还是算了吧。”

“我也没做什么需要惊动像你这种大领导的事情。”

“无功不受禄。”

一听这话,县长在心里顿感不妙,暗暗叫苦。

赵卫红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那便是不想和县里,尤其是他们这群领导,扯上一丝一毫的关系!

要不是武装部还涉及到jun分区,严格来说也算是部队的一个部门,赵卫红估计连武装部的表彰都不会接受!

在这场谈话之前,县长设想过很多种可能。

但赵卫红拒绝的如此干脆,如此直接,县长真是万万都没有料到!

正当县长拼命思索着应该如何让赵卫红“回心转意”时。

赵卫红似乎是想起了什么,继续淡淡的开口道。

“至于县志什么的同样算了吧。”

此言一出,县长和乡长齐刷刷的瞪大了眼睛,眸子里满是深深的不解与震惊!

赵卫红不想和县里扯上关系。

他们两个可以理解。

但上县志这种事.可是青史留名的机会啊!

赵卫红就连这个都不在乎了吗?

诚然。

出将入相,青史留名,固然是无数人一生的追求。

赵卫红也不例外。

如今让他能够坚持着继续奋斗,砥砺前行的最大动力,便是心中,想要做一些“小事”的质朴愿望。

若是说的高雅一点,赵卫红现在,追求的是自己的“人生价值。”

男儿一世。

不求轰轰烈烈,只求行二三事,立些许言,千百年后仍为世人所铭记传颂,方不枉来此世间,走上一遭!

从这一点上看,赵卫红的追求,和青史留名也没什么差别。

这便是县长和乡长会感到诧异的原因。

为了和县里撇清关系。

赵卫红,就连自己的身后之名,都不在乎了吗?

可他们似乎忘记了,想要青史留名,从来都不是只有“上县志”这一种方式!

347团.116师.39jun乃至于辽东jun区的荣誉室里,如今都有着属于赵卫红的位置!

347团足以挂满主楼的荣誉旗帜,有一面,同样是属于赵卫红的!

只要347团还在,这支部队还在。

赵卫红的功绩,就会被人不厌其烦的介绍给后来者,供一代又一代炎国军人膜拜,敬仰!

这同样是青史留名!

而炎国的百姓,也会记得有一个人,在赛场上击败了不可一世的鹰酱,创造了属于黄种人,属于炎国的奇迹!

这,也是青史留名!

并且这种存在于百姓的口中与心底的“留名”,远比县志中冰冷的文字,更能为后人所铭记!

上县志,然后青史留名?

不好意思,所谓的“青史留名”,赵卫红早就已经做到了!

与其说赵卫红需要县志的“认可”,倒不如说是这份县志,需要赵卫红的存在,来为其增光添彩!

既如此,赵卫红会拒绝县长的提议,也就丝毫不显得意外了。

赵卫红.根本就不需要他们的认可!

看着赵卫红这副斩钉截铁的模样,县长的心头,无比苦涩,更是非常后悔,自己此行没有带着武装部长一起前来。

他可是听说过的,这位武装部长由于职务所系,当年没少和赵卫红一家打交道。

若是有他在,兴许还能有一些回转的余地。

哪怕是这样,县长依旧牢记着自己此行,是来“求人”的,仍陪着笑,做着最后的尝试。

“赵卫红同志,您先别急着拒绝。”

“是这样,为了表彰您做出的贡献,县里专门申请了一笔资金。”

“数额不多,也就十万。”

“您现在还在读军校吧?每月津贴也就几百块。”

“有了这笔钱,家里真有什么事情,也好应对不是”

“呵。”

话音未落。

便听到赵卫红轻笑一声,忽然走到了门口。

“这一点,就不需要领导操心了。”

“我现在的确拿着津贴,并且还是一类人才津贴。”

“倘若我和我的亲人有什么需要,相信国家是不会对我们坐视不理的。”

“吱嘎。”

话音落下。

便见赵卫红随手拉开了房门,任凭屋外的风雪“呼呼”的灌进屋内,摆出了一副送客的架势。

“外头风大,路上慢点。”

“二位,请回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