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深施一礼,朗声道:“祖父,孙儿以为,当制定明确制度,限制藩王权力,同时厚赏忠心藩王,使其衣食无忧,再加以道德教化,恩威并施,方可保大明长治久安。”
朱元璋凝视着朱雄英,目光中有了一丝赞赏:“雄英,你能想到这些,已是不易。不过实施起来,困难重重。”朱标也接口道:“父亲,雄英的法子不妨一试,徐徐图之。”
朱元璋微微点头:“也罢,此事需从长计议。”朱雄英心中松了口气,他知道,这是祖父给他机会去尝试,他定会全力以赴,探索出一条既能保全皇家亲情,又能稳固大明江山的道路。
朱雄英想了想,说道:朝堂之上,气氛略显凝重。朱雄英身姿挺拔地站在中央,目光坚定而自信。
只见他微微拱手,面向皇帝及满朝文武,声如洪钟地说道:“陛下,臣近日思索,如今我朝商业虽有发展,但仍有诸多可开拓之处。故臣斗胆推出经商之策,旨在鼓励民间商业繁荣,拓宽财源,让百姓生活富足,国家更加昌盛。”众人听闻,不禁微微动容,纷纷交头接耳,讨论这前所未有的经商之策。
未等众人缓过神来,朱雄英又言辞恳切地接着说:“陛下,随着商业发展,恐有势力垄断市场,破坏公平交易,损及百姓利益。因此,臣还拟定了反垄断法。此法旨在维护市场秩序,确保各行各业公平竞争,让商业环境清朗公正。”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有的大臣面露惊喜之色,认为此乃利国利民之举;有的则面露忧虑,担心变革会带来诸多未知风险。皇帝坐在龙椅上,神色沉稳,认真聆听着各方声音。他看着朱雄英,眼中闪过一丝欣赏与思索,随后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一场关于未来发展走向的讨论,就此拉开帷幕 。
朝堂之上,世家大族与功勋贵戚向来泾渭分明。世家大族凭借着累世的底蕴和庞大的人脉网络,在文化、经济领域根深蒂固,他们骨子里透着一种清高,平日里对功勋贵戚的行事作风多有不屑。而功勋贵戚则依靠战场上的赫赫战功,获圣上恩宠,对这些养尊处优、只知舞文弄墨的世家大族同样看不顺眼。
然而,近日局势突变。朝廷中一股势力正悄然谋划着一系列举措,意图大幅削减非淮西出身官员的特权与利益。消息传来,无论是世家大族还是功勋贵戚,只要非淮西出身,都感受到了切肤之痛。
起初,众人还各自观望,试图凭借自身力量周旋。但随着局势愈发紧张,他们意识到单枪匹马难敌对手。终于,在一次秘密的聚会中,这些往日里互相瞧不上眼的人坐到了一起。
世家大族的长者率先打破沉默,剖析利弊;功勋贵戚们也不再倨傲,认真倾听。一番商讨后,他们决定摒弃前嫌,结成同盟。彼此握手言和的那一刻,气氛虽略显尴尬,却又透着一股坚定。
他们深知,在这场关乎自身利益的斗争中,唯有团结一心,方能有一线生机,于是一场针对对手的反击行动开始悄然筹备。
朱元璋坐在御书房内,眉头紧锁,心中满是对朱雄英的担忧。朱雄英虽年幼,却身处复杂的皇室争斗漩涡之中,局势变幻莫测,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为了朱氏江山的稳固,朱元璋竟不得不被迫思索起卖队友这等无奈之举,舍弃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势力以换取朱雄英更平稳的未来。
然而,这消息不知怎的传入了朱标耳中。朱标向来仁厚,对家人极为看重。得知父亲竟有如此念头,心中愤慨难平。他匆匆赶到朱元璋的书房,未经通传便径直闯入。
“父亲!”朱标大声说道,“儿臣听闻您为了雄英竟有那等想法,这实在不该!怎能为了一时安稳,就做出卖队友之事?如此行径,有违道义!”
朱元璋抬起头,看着满脸激愤的朱标,心中五味杂陈。“标儿,你不懂,这都是为了咱们朱家的天下,为了雄英日后能坐稳皇位。”
朱标却毫不退缩,直视着朱元璋的眼睛:“父亲,皇位固然重要,但若是以牺牲道义、伤害无辜为代价,这皇位即便坐得安稳又有何意义?雄英自幼聪慧善良,儿臣相信他日后定能以仁德治国,而不是靠这些权谋手段。”
朱元璋看着朱标坚定的模样,心中既感欣慰又有些无奈,这场父子间的理念冲突,一时陷入了僵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