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明基金的模式被其他国家借鉴学习,晓萱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感谢信。而她依然奔波在各个需要帮助的地方,她的名字成了慈善界的一面旗帜。阿明基金不仅仅是一个慈善机构,更是一种信念的传递,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公益事业,改善这个世界。
就在阿明基金蓬勃发展之时,晓萱却面临着个人健康的挑战。长期的劳累奔波使她积劳成疾,但她仍不想停下脚步。艾莉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安排晓萱休息,自己暂代晓萱管理基金会事务。
艾莉娅运用自己独特的外交能力和智慧,进一步拓展基金会业务。在一次欧洲的环保慈善项目中,她遭遇了极端环保组织的误解,认为阿明基金是商业入侵。艾莉娅冷静应对,邀请他们参观已有的成功项目。当看到阿明基金纯粹的慈善之心后,极端组织转变态度,甚至加入其中一起合作。
晓萱病愈归来,看到基金会在艾莉娅手中发展得更好,心中满是欣慰。她们决定启动一个全球性的儿童关爱计划,重点关注战争地区儿童的心理创伤救助。这个计划得到各国政府和民间团体的大力支持。阿明基金再次开启新征程,朝着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目标大步迈进。
全球性儿童关爱计划启动后,晓萱和艾莉娅兵分两路前往不同的战争地区。晓萱来到中东某个战火纷飞的国度。在这里,她看到孩子们眼中深深的恐惧与绝望,这让她心痛不已。
晓萱迅速组建起心理辅导团队,同时建立安全庇护所。然而当地武装势力时常干扰工作,他们怀疑阿明基金别有用心。晓萱冒着危险前去谈判,表明只是单纯救助孩子。对方半信半疑,但看到晓萱真诚的态度,勉强同意不再干扰。
另一边,艾莉娅在东欧地区也遇到难题,语言不通加上文化差异,让救助工作进展缓慢。不过她想到借助当地学校的力量,招募懂多种语言的志愿者协助。
随着时间推移,各地传来好消息,许多孩子脸上重新绽放笑容。阿明基金的这项计划受到联合国高度赞扬,还获得专项拨款用于扩大规模。晓萱和艾莉娅相拥而泣,她们知道自己离让世界更美好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随着全球性儿童关爱计划规模的扩大,晓萱和艾莉娅意识到单靠现有的人力远远不够。她们决定在各大高校开展宣传活动,吸引更多年轻血液加入。
众多大学生被她们的理念打动,踊跃报名。新成员的加入带来了新技术与新思路,比如开发一款专门针对受创儿童的心理咨询APP。
然而,技术研发需要大量资金。正当她们发愁时,一家科技巨头主动找上门,表示愿意赞助整个项目。原来这家企业的老板曾是阿明基金救助过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