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唯觉得很满意,然后就提上旅行包去京城开会去了。连他都没想到,一转眼,自己居然当了这么多年的代表。
本次会议的议题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开放”,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展开。
方唯觉得社里决定把五金厂迁到沿海地带是对的,未来那边的机会更多,说不定就能做大做强。
至于如何消化富余的劳动力,他觉得都一样,就算没有社队企业,第一批农民工也会南下打工的。
自己的企业可以尽量招收自己的社员,待遇和生活条件肯定比别的工厂要好。
一周的会议结束之后,方唯直接乘飞机抵达了羊城。
他这一辈子还是第一次乘坐飞机,但也不会觉得有啥好兴奋的。下了飞机之后,他就直奔香山,和张文远等人汇合。
张文远等人和当地谈妥了投资建厂的事情,方唯赶过来是代表合作社来签约的。
招商引资是当地的头等大事,虽然南光电风扇厂】算不上大项目,但方唯还是受到了当地的热情接待。
人家早就打听过了,瑶岭种业农业合作社】很有实力,一年的产值好几个亿,在现在这个和年代,绝对是妥妥的财神爷。
他这边签订了投资建厂协议,当地也很大方,直接划了一大片土地给厂里。这块地比原先在公社的厂区面积起码大五倍。
张文远准备建厂房、建一些附属设施,其中就包括员工宿舍。
设计施工方已经已经提前谈好,这边签约之后确定的厂区的土地,那边就可以开工建设。原先的五金厂还在生产,等新厂房建设的差不多了,就会把机器设备拆除运过来。
当然,新厂还需要增添一些机器设备,张文远已经准备定货了。
“老张,好好干,我们大家都很看好你。不过有些事咱们需要说在前头,厂子属于合作社,现在是将来也是,我是不会允许私有化的。明白了吗?”
方唯打算回去,张文远亲自把他送到了羊城。
上火车之前,方唯和张文远谈了谈,希望对方能保持初心不要有太多的想法。
“方支书,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努力把厂子搞好的。”
张文远马上表了态,显得很诚恳。
方唯随后返回了家里,以后合作社会加强对两个厂子的监督,并派人参与经营管理,不给张文远以及方平犯错误的机会。
他这一趟外出回来,各大队已经全部完成了插秧工作。
这天。
方唯刚吃完午饭,方涛突然从门外走了进来。
“涛涛,你怎么突然回来了?也不提前打个电话。”
方唯看到侄子,忍不住抱怨了一句。
涛涛把手里提着的一些东西交给阿姐,然后坐了下来。
“满满,我这次可是带着任务来的。院领导让我回来和你谈谈,他们打算和育种中心合作,建立一家大型的育种实验室。”
国门打开,世界上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也开始尝试进入国内。
农科院顺应时代的发展,打算建立一个先进的育种实验室,打算跟合作社一起合作,强强联合,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上一次南光三号】稻种的培育成功,就给农科院的脸上增添了光彩。后续方涛等人的论文引起了轰动,这个项目也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大奖。
因此,农科院才会让方涛回来和方唯谈这件事。
“有具体的方案吗?拿出来给我看看。”
方唯没有直接回应,而是让方涛拿出来了具体的方案,仔细的看了几遍。
其实这份方案的条件对合作社很有利,农科院只要学术上的成果,实际拥有权和经济利益都归了合作社。
农科院的经费有限,所以实验室的七成建设资金由合作社投入,三成资金由院里投入。
技术人员主要是由农科院派遣,合作社这边可以派出少部分人员参与各项试验。
“满满,条件还可以吧?”
等方唯看完方案,涛涛笑着问了一句。
他觉得这次任务很简单,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合作社都没有拒绝的理由。这本来就是一个双赢的事情,对大家都有利。
“先不急,这件事我需要和大家好好商量一下。涛涛,单位给你限定了出差时间吗?”
“那倒没有,临出发前李主任找过我,他说不要急于求成,可以慢慢来。”
方唯见农科院没有用催促自己的意思,心里感到很高兴。
这个事情可能比涛涛预想中的要复杂,因为这种实验室的投入其实很大,而且短期内见不到效益。
农科院看似大方,但实际上只愿意投入三成的资金。资金压力都在合作社这边,其他;理事未必答应这么干。
第二天。
方唯拿着涛涛带来的方案,和各位理事商量这件事。
果不其然,大部分理事都不同意这个方案。因为合作社的资金投入大,但在实验室几乎没有任何的权力,有的只是在试验田里配合的权力。
“那我们投入这么多还要受制于人,有什么意思呢?”
“是啊,方支书,这个项目就算了吧,实在不行我们自己搞实验室。”
会上,各位理事几乎是一边倒的反对与农科院合作。
上次培育南光三号】稻种的时候,是以合作社为主的,方涛等人只是配合进行探究。但现在农科院要彻底主导实验室项目,大家觉得没法合作。
“那行,就按照大家的意见拒绝这个项目。”
方唯也不会纠结,合作社又不是他一个人的,大多数人不同意他也不会一意孤行。
他本来就不看好这个合作项目,拒绝了也好。
晚上。
方唯喊侄子到家里吃饭,吃完饭之后便告诉了对方合作社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