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5章 众多突破(1 / 2)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首页

第375章 众多突破

这样的对撞持续了足足15年的时间,在总计约3.3亿颗黑洞湮灭的光芒之中,李青松渐渐窥探到了那隐藏在宏观背景之后,极为细微,却意味着这个宇宙真相的真实。

他渐渐察觉到,原来那导致引力子由虚转实的,其实并不是黑洞湮灭所营造出来的这种环境,而是这种环境的极高能级,营造出了类似于宇宙大爆炸刚刚发生数千亿分之一秒之时的情况。

在那个时候,对称性破缺还未发生。包括引力在内,四大基本力都还统一在一起。

之后,对称性破缺发生,引力首先分离了出来,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力。

而,也就在刚刚分离出来那极短的过程之中,引力子才具备实粒子的特性,才有可能被观测到。

在此之后,引力子便彻底隐身,化作了介于存在和不存在之间的特殊粒子,再也无法被观测到,仅仅只能通过它的效应来间接探查。

频繁的微型黑洞生成实验还在继续之中。伴随着一颗又一颗黑洞诞生又瞬间湮灭,伴随着巨量资料的不断生成,伴随着李青松对于四种基本力统一的不断观测,某一天,李青松终于长长出了口气。

“原来如此啊……”

这一刻,李青松关于四大基本力统一框架之中的最后一块拼图也终于拼上。

这一刻,李青松终于彻底明悟了引力的本质,且通过现有物理语言,做到了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描述引力,并将其和原有的三种基本作用力统一在了一起。

这一刻,李青松知道,自己的科技级别终于突破了强核限制,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全新的领域。

虽然应用物理层面自己还未有任何突破,暂时还制造不出任何超过强核阶段的造物,但李青松同样能清楚且确定的知道,现在的自己,已经真真正正进入到了引力文明阶段!

引力文明……

这一刻,李青松仰望着浩瀚太空的视线出现了一点迷离。

他仿佛看到,以往时候总是束缚着自己的那条无形锁链,在这一刻略微松动了一点。

这宇宙之中最大的限制是什么?

对于每一个电磁、电弱、强核文明来说,答案恐怕都会是统一的。

光速!

每秒钟约三十万公里的光速,便是这宇宙之中最大的限制。

如果不能突破光速,那么任何一个文明的最高航行速度都必然处在光速之下。而宇宙之中的距离动辄成千上万光年,算上中间必然要有的停泊阶段,每一次远距离星际航行都需要成千上万年的时间。

这对于任何一个文明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

也正因为光速限制的存在,文明便只能将自身的发展区域限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之内,譬如一个恒星系。

便连临近的两个恒星系都无法协同发展。

原因很简单,超距通讯的通讯距离无法跨越光年级别。而哪怕仅仅只相距四光年,算上加减速的时间,一艘飞船来回一趟便需要至少十年的时间。

存在十年通讯差的两个恒星系怎么协同发展?

更不要说因为光速限制的存在,遥远星空深处的信息往往会间隔许多年之后才能被己方探查到,通讯严重滞后,等等等等。

光速限制就像是一个牢笼,将所有引力级别以下文明牢牢限制住。

恐怕也正因如此,无论当初的赤星联盟,还是未接触过的英仙联盟,都将突破强核,晋升引力当做了加入本联盟的门槛。

不突破到引力阶段,如何证明自身文明的优秀?

就算强核巅峰,在这银河系之中也不过只是个低级文明而已!

唯有突破到引力阶段,一个文明才能算是在这银河系之中有了一定的价值,有了一定的话语权,才能被称之为真正的中高级文明!

而现在,李青松知道,自己已经真正踏入到了这个阶段!

当最终的研究结果公布,整个人类文明,总计二十一个种族全部陷入到了欢腾之中。

便连并不属于正统智慧文明的电磁生命们,在这一刻都满是振奋。

虽然这并不会导致己方比之前更强,但至少,人类文明强大了,己方受到的庇护便更强,也更加安全,乃至于生存环境都会随着人类文明的科技提升而更加优越。

海默蓝更是在基础物理学理论出现关键突破的那个夜晚,前所未有的放下了手中的工作,与瓦希洛洛等人一同大醉了一场。

喝着维勒人特有的,带有一定麻醉性和兴奋性的饮料,醉眼迷离之间,海默蓝大哭了起来:“我在当初哈维勒文明之中未能实现的愿望,这一刻终于实现了啊!”

瓦希洛洛心有戚戚。

当初海默蓝为什么会冒着风险悍然对人类文明下手?

不就是希望能以此作为筹码,从记录者文明那里换取到科技资料,进而让哈维勒文明晋升为引力文明么?

现在,哈维勒文明虽然已经不复存在,而是化身为维勒族融入到了人类文明之中,但第一,人类文明是善意的。第二,自己身为副元首,不仅同样是维勒族的最高领导者,还是其余所有种族的最高领导者。

那从本质上来看,这件事情和哈维勒文明晋升为引力文明有太大差别吗?

并且,这并不是依靠从外部获取科技资料来实现的,而是至少98%以上依靠自身努力来实现的。

甚至可以说,此刻的情况比当初自己希望之中最好的情况还要好。

既然如此……此生无憾了啊。

愿望已经满足,未来如果能再有所进步,到达更高的阶段,那就全是赚的。既然如此,就跟着元首的脚步继续走下去,看看未来究竟能走多远,走到哪里吧……

……

时间悄然流逝着。

统一电弱、强核的基础物理学理论被称之为大统一理论,此刻又统一了引力,四大基本力俱都统一在同一个框架内,用同一种物理学语言描述且相互自洽的理论,则被称之为“万有理论”。

李青松的科研进程则并未随着万有理论的掌握而停下。

此刻他所掌握的仅仅只是一个骨架而已,还未填充血肉,填充更多的理论细节,基于万有理论的次生理论也还未出现几个。

而次生理论,乃至于三级、四级理论等,才是更为贴近应用层面的,才是真正转化为战斗力和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李青松的庞大舰队仍旧停留在这个星系之中,自己的百亿名克隆体,和总数已经突破十亿的智慧生命科学家们仍旧终日不停,对着每一个领域展开更为深入细化的研究,努力为物理学理论的实际应用铺平道路。

转眼间便是50余年时间过去。这一天,第一个基于万有理论的重大应用研究出现突破。

距离恒星约1光年处,在这周边没有任何宏观星体的浩瀚虚空之中,在上百艘大型工业飞船、科考飞船、居住飞船、空天母舰,以及上千万名克隆体与科学家们的注视之下,一台怪模怪样的,整体呈现出纺锤形,上面满是杂乱线缆和凹凸,总长度约100米的东西静静悬浮在太空之中。

“第一次曲率航行试验现在开始。倒计时,三,二,一,启动!”

在内部所装备的聚变反应堆那充沛的动力供应之下,一台又一台设备开始了运转。由李青松与科学家们亲自研发,而并不是那来源于紫月文明的重力操控设备精密的调整着这台设备周边的引力环境,按照之前的精密计算,一点一点的以引力为工具调整着周边的空间曲率。

当周边空间曲率读数终于符合要求之时,奇特的现象发生了。

如同水波波动一般,这一片空间像是瞬间笼罩上了一层迷雾。

水波平复,迷雾散去,下一刻,那艘纺锤形的设备悄然失去了踪迹。

一毫秒之后,400公里之外出现了它的踪迹。

就像是它瞬间移动了一般。

400公里之外重新出现的它似乎遭受了攻击,出现了无数破损。

它上面的各种管道和线缆似乎因为高温而断裂,许多地方被直接烧灼至软化,还不断有电火冒出来。

外壳的破损处不断向外面冒着黑烟,气体的泄露让它内部燃起了熊熊大火。

下一刻,它轰然爆炸,伴随着一阵强光彻底消失不见。

面对着这惨烈一幕,停留在科考船、居住船等地的科学家们却没有丝毫沮丧,反而满是振奋。

更是有些人忍耐不住,已经开始了欢呼。

便连李青松脸上也露出了一点笑意。

曲率航行原型机被彻底破坏,完全炸毁?

没关系。

至少这已经证明了己方的思路是正确的。

因为它已经真真正正的进行了一次超光速航行。

哪怕航行时间极短,距离也极短,更是在航行之后彻底毁掉,都无法否认一个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