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征服乃蛮并没有捞到太多好处,因为乃蛮部地处蒙古高原最西部,自然条件要比蒙古本部更加恶劣,要不是地盘上有几个大湖,根本就不适合人类生存。
铁木真不是个闭门造车的人,出征前他就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做过一番思考。
从收获的角度来看,追随前人脚步南下自然是最佳选择,因为汉人多、汉人富,随便劫掠一把就能吃撑。
可时也势也,去了一趟燕京,让他比所有蒙古人都了解那个王朝的强大,自己若敢挑衅,迎来的绝对是雷霆之怒。
但现在没有别的选择了!
征服乃蛮人后的收获寥寥,让他心里清楚,凭借自己现有的实力,扩张已经达到了极限。
如果没有突破,蒙古人将被彻底锁死在贫瘠苦寒的漠北,一旦前期的统一红利吃完,结局必然是重新分裂,各部之间的攻伐甚至会更加血腥。
而要突破这个瓶颈,蒙古人需要粮食、需要人口、需要武器,这些东西,只有南边的大武有!
有人问蒙古人历史上不是好几次西征吗?还一路打到了欧洲,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帝国。
可你要看看蒙古人在西征之前都做了什么?
先打西夏,再打金国,掳掠到的人口和粮食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获取了最先进的冶金技术和大量的熟练工匠,让军队一举完成了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
这时候再西征,对沿途那些落后的小部落、小城邦,根本就是降维打击!
铁木真东返之后干了一件筹备已久的事情,召开忽里台大会,自封“成吉思汗”。
这么做有两个目的:
一是加强蒙古人内部的凝聚力,同时强化中央集权。
二是试探大武国的反应,看看他们对自己的重视程度到底有多高。
大武国的反应很快也很激烈,燕王武松立刻集结了三万骑兵,亲自带着他们向北进入了漠南草原。
铁木真知道这是在警告自己,不要试图跨过大漠南下。
铁木真笑了,他根本没想南下。
漠南草原上虽然有很多蒙古部落,但那些同族和自己根本不是一条心,早就背弃祖宗投靠了汉人。
自己既吞不下他们,也没必要和大武国的军队正面硬刚,他的真正目标是东边。
华夏十二年刚开春。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漠北的蒙古人一定在帐篷里伸懒腰的时候,铁木真亲率三万骑突然绕过大兴安岭南麓,一头杀进了东北平原。
这个时间点选择的极好,武松已经率军撤出了草原南返过冬,扈成带着主力正在高丽半岛的最南端,正是东北三路最空虚的时候。
燕京的武松最先得到消息,立即重新集结部队,可惜还需要时间准备后勤补给。
釜山的扈成倒是没这个麻烦,可紧急北上走到一半就遇到了麻烦。
不同于东北三路这些年一直在修桥铺路,高丽半岛的基础设施极其落后,几乎等于没有。
又恰逢冰雪初融,道路泥泞难行,即便前锋轻装,也根本走不快。
......
等武从文收到消息的时候,铁木真已经撤了,真可谓来去如风。
他此行的目的本就不是扩张地盘儿,甚至不是劫掠财物,目标只有一个----黄龙府的黄龙钢铁厂!
那里不但有海量的兵器储备,还有蒙古人最想要的熟练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