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立国前后的扩张速度太快,新领土无一不是地广人稀。
按照以往的历史,这些地方因为种种原因,要不了太久统治力就会减弱,最终重新丢失。
武从文准备打破这个魔咒。
他想到的法子很简单,核心就是两点----移民+修路!
当一个地区统治民族的数量不占优的时候,这里的统治根基就不可能稳固。
说白了,人才是主宰,土地只是生产资料。
先说移民,这一步虽然也难,却不是不能解决的。
华夏为什么有所谓的“王朝周期律”?
根本原因就是核心区域的自然条件太好了,人民又太勤劳,只要社会稳定,人口就会疯狂增长,很快达到粮食产量的承载极限。
理想状态下,这时候应该重新分配土地,让更多的人在更长时间内都有饭吃。
可惜这只是理想状态,任何一个社会都有阶层,掌握权力和财富的人不但不愿意降低生活品质,还想过得更好、更奢靡。
于是就出现了,越是王朝末期,土地兼并就越严重,最终越过阈值,“轰”的一声玉石俱焚。
战乱纷繁、天灾遍地、无人赈济,人口大量损失,降到阈值以下时王朝交替,开始重构秩序......
在这个时空,女真人败的太快,来不及彻底破坏北方,又少了后来的南北拉锯,华夏元气整体上并没有遭到太大损失。
武从文为什么要先在江南土改?
就是因为那里的人口数量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警戒线,在现有的生产力条件下已经很危险了。
而弘光、隆武、永历三朝都是世家大族暗中控制的,土地兼并堪称末世疯狂,根本就是一个随时都有可能爆炸的火药桶!
武从文与其说是在土改,不如说是在给南方续命,用土改均田来暂时解决吃饭问题。
可这终究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法子,人口基数越大增长的也就越快,而且会越来越快,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再次难以承载。
举个例子,一个普通的江南农户家有五口人,土改后拥有耕地五十亩。
这个时候的收获减去交税,剩余绰绰有余,日子过得会很滋润。
可社会稳定、生活富裕之后,人会干什么?生孩子啊!
十年后,这家变成了十口人,耕地还是五十亩,人均面积降了一半,这时候日子就开始苦了。
再过十年呢?这家繁衍生息、开枝散叶,人口变成了三十,人均耕地面积从最初的十亩变成了一亩七分,还活得下去吗?
要解决这个死结的法子有三种。
一是发展工商业,创造更多不需要土地的就业岗位,减轻耕地压力。
这个法子有个问题,那就是粮食产量没变,人口上限依然存在。
二是引进高产作物,比如玉米、红薯、马铃薯,让同样的耕地能够养活更多人口。
可惜这些高产作物大都原产美洲,在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前没法实现。
第三就是对外扩张,扩大耕地面积。
武从文现在能做的就是最后一种。
西北不说了,原来西夏那块地盘穷得很,养活自己都费劲,可是东北......
那里可是真正的地广人稀、沃野千里,还他娘的众所周知都是油汪汪的黑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