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晋军内部的矛盾朝堂知道了,司马炎知道了(真怀疑这是司马炎故意搞事情为了制衡他俩),甚至连吴国都知道了。于是孙皓采取薛莹、胡充等人的计策,分别派使者向王浑、王濬、司马伷(徐州方面军司令)投降。然而王濬有着其他两路人马不具备的水军优势,还没等大家反映过来,王濬大军就已经神兵天降,在建业城外接受了孙皓的请降,成就灭国之旷世奇功。
这下王浑不干了:硬仗都是老子打的,你王濬一路上摧枯拉朽,像样的仗都没打过,咋头功就是你的了?
王浑出身太原王氏,妥妥世家大族出身,又和司马炎有着姻亲,出身低微的王濬怎么抵挡的了?很快,有关部门表示,王濬违抗诏令,应该用囚车把他送回来!
眼看王濬就要成为邓艾第二,司马炎适时的出现了。
有一说一,司马炎对待功臣还是挺宽容的。之前邓艾如此作死他也是先派卫瓘加以提醒不是?更何况,如今的王濬手里还有八万水师!万一给他逼急了反了怎么办?
但是王濬毕竟违抗诏令在先,晋武帝不得不先不痛不痒的斥责了几句,并且暗戳戳的表示:现在仗打完了,你手里那些荆州、益州兵的兵权……
体现王濬政治智慧的时候来了。
与邓艾“有理有节”指着卫瓘一顿“慷慨激昂”不同,王濬先找了一堆“不受节制”的借口(让朝廷有个台阶),最后表示:我们之所以打了胜仗,都是皇帝陛下您指挥有方啊!(捧高领导,自降身份)现在仗打完了,我理应回京觐见啊!(自解兵权,没有反心)
眼看常规攻势没打倒王濬,王浑又换了一个角度,上疏表示:王濬贪污了吴国国库的钱!
王濬赶忙解释:吴国的钱都被孙皓拿去做战前动员了(战俘为证),我是一分也没有拿啊!
不管王濬说的是不是真话,司马炎已经不在乎了:人家兵权都交出来了,贪点钱怎么了?水至清则无鱼,让他去吧!
眼见皇帝的态度如此敷衍,王浑党不得不拿出锲而不舍的精神对王濬进行狂轰烂炸(打吴国没见你这精神头):王濬违抗诏命,属于大不敬之罪,应该依律严惩!王濬接受吴人投降还烧了他们的船,属于“国有资产流失”,应该严加审问!
司马炎终于受不了了。王濬不执着于兵权,态度也很低调,何必要将他“批倒批臭”?而王浑毕竟是自己的亲家,又“受了委屈”,就给他的赏赐丰厚一点吧!
就这样,王濬得到了名义上的头功,王浑得到了实质上的头功,司马炎回收了荆益方面军的兵权,可谓是皆大欢喜。趁着灭吴之战的余威,解决完朝堂内部扯皮的司马炎终于有精力去解决那个困扰他半辈子的阴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