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五日,朱厚照传旨佛郎机正使,副使于平台觐见。卯时三刻,紫禁城尚笼罩在朦胧的晨雾之中,东华门外的石道上已传来整齐的脚步声。两人在锦衣卫的引领下,朝着平台方向缓缓前行。
苏萨目光掠过宫墙上的彩绘,心中满是忐忑。昨日在会同馆,明国的鸿胪寺官员已详细教导了他们觐见的礼仪,苏萨心中吃惊于礼仪竟然如此繁琐,虽然反复练习多次,他仍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扑面而来。桑托斯跟在身后,眼神略显慌乱,时不时地用葡萄牙语低声嘀咕几句,又赶紧换成生硬的汉语,提醒自己注意言行。
平台之上,朱厚照早已端坐在御座之上,目光懒洋洋地扫过殿下的文武百官。昨日御前会议,内阁皆反对朱厚照单独召见佛郎机使臣,于是朱厚照选择妥协,令内阁阁臣陪同,同时召皮莱资一同觐见。
"佛郎机正使苏萨、副使桑托斯觐见 ——" 随着通政司官员的一声高唱,苏萨和桑托斯在御前侍卫的带领下,步入平台。两人按照事先所学,撩起长袍,跪地叩头,用略显生硬的汉语说道:“外邦使臣苏萨、桑托斯,拜见大明皇帝陛下,愿陛下万岁万万岁。”
朱厚照看着下方两个穿着汉服的番邦使者,心中猜测到估计是皮莱资提前沟通过了,因为这样可以迅速拉近明朝人与他们的距离。
如今的皮莱资身穿明朝服饰,日常言行举止也都朝着明朝的礼仪靠近。这为他在京师中获得了良好的声誉和赞赏,许多达官贵人热情洋溢的邀请他到府中做客,并且探讨交流两国的风俗。皮莱资收起原本的傲慢,变得极为谦逊。这更赢得了明朝人的好感。
朱厚照兴致盎然而言:“我国与尔国缔结合约,共理满剌加,朕当殿力排群议,特邀尔国遣使臣前来交流,此中委曲,皮莱资必知之甚明。”
皮莱资连忙道:“大皇帝陛下所言非虚,小使特意禀明我主,苏萨与桑托斯亦知。”
苏萨抬起头,偷偷瞄了一眼御座上的皇帝,见朱厚照面容年轻,眼神中带着几分玩世不恭,心中稍定,开口说道:“回大皇帝陛下的话,我佛郎机国王久闻大明国威远播,物产丰饶,文明昌盛,心中甚是仰慕,特遣臣等前来,一是为前两年我国冒犯贵国海疆之事向大皇帝道歉,二是向大皇帝进贡,表达我佛郎机对大明的敬意;三是希望能与大明建立通商之好,互通有无。”
朱厚照闻言,微微点头,道:“贡品朕已尽览。至于通商一事,朕自当着令有司与尔等接洽。静候旨意即可。 ——”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一旁的内阁大臣,“尔辈大臣对此有何看法?”
内阁首辅毛纪趋前一步,长揖及地,声言道:“启奏陛下,我大明为天朝上国,威德远被,四海诸国莫不稽首来朝。通商之举,原可彰我朝怀柔远人、包容万邦之度。然佛郎机僻处万里之遥,其国风土民情迥异于我朝,若骤然许之通商,犹需详加筹度、从长计议,庶几免生不测之虞。”
其他阁臣也纷纷附和,乔宇说番邦之人狡诈,不可轻信;夏言则说通商可能会扰乱国内的经济秩序。苏萨和桑托斯听着大臣们的议论,虽然听不懂,但也知道大抵是反对声音。心中不禁有些焦急,生怕通商之事就此告吹。同时心中又有些不满,不是你这皇帝邀请我们来的嘛?怎么如今不算数?
皮莱资却明白,这是中国人的把戏,故意为之。也不着急,静静地看着他们群臣的演戏,开什么玩笑,你们内部如果没有达成共识,怎么会邀请我国使臣来协商?
苏萨忍不住开口说道:“陛下,敝国佛郎机素为海上雄邦,舟船遍行四海,货殖通乎万邦。若得与大明通商互市,我等愿以南洋香料、西洋珠宝,及精利火器等物,博换贵朝丝绸、茗茶、瓷器诸般珍品。此诚两利之举,上可裨陛下威德远播,下可便两国商民互通有无,伏望陛下垂察!”
当然如此文绉绉的话,是通事翻译的。
“哦?西洋火器?”朱厚照一听,来了兴趣,“乃朝贡时所贡之佛郎机铳,我中华有这等劳什子。”
苏萨见皇帝对火器感兴趣,心中一喜,连忙说道:“陛下,敝国佛郎机之手持火铳,射程甚远,威力甚巨,且装弹便易,实乃战阵克敌之利器也。火铳尽留在广州,陛下可差官送至京师,臣等恭进于陛下驾前,伏乞陛下御览。” 言讫,复顿首再拜,“愿此等精利之物,能为陛下彰显天威略尽绵薄,伏望陛下察之。”
皮莱资闻言点点头,这是他们说好的,用火器来获取皇帝的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