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渺向他们解释自己的观点:
“如果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必然会有层层的通知和批文,他们大可不必费工夫和您周旋,一切按规章办事就好。
现在他们的态度就像是提前打好了招呼,虽没有正儿八经的通知做背书,却又管不了这件事情。
这是不是意味着,在这件事情上各部门都还是有顾虑的,也都还有回转的余地。”
小林激动地握紧拳头,义愤填膺地说:
“没错!就是这样,文保根本不敢出头,我们无处说理去!”
苏渺眼神坚定,语气铿锵有力:
“光是几人奔走,影响力太小,但如果能动员更多的人发声,说不定能扭转局面。
伟人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昌城是伟人战斗过和奋斗过的地方,这也许是他老人家很早之前就给我们指的明路。”
蒋旭也赞同地点头:“周教授,我愿意为此事竭尽所能,我别的本事没有,但是有个好笔头,我可以说服我大伯让我加急发表一篇对于这个话题的文章。
按照我们杂志的阅读量,可以在短时间内让更多民众知晓这件事情。”
“对!老师!我可以去联系同学们,现在他们很多都在各个部门工作,虽然不一定是重要岗位,但总会有愿意出力的,能多给我们点内部消息也好呀。”
周教授听着他们的话语,眼中的希望之光越来越亮。
随后,几人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起如何推进为文物保护发声的计划,每一个想法、每一个建议都饱含着他们对历史文物深切热爱与守护决心。
与此同时,周教授的资料还是要转移的,小林和苏元正负责起了这项工作,正好苏元正有车,两人来回奔波两趟,终于将所有资料妥善安置在一所大学图书馆的书库里。
这时已经是中午了,回去的时候,他们还打包了吃的回去,回到时正听见周教授和蒋旭在劝苏渺。
周教授语气温和地说:“小学妹,你已经为保护计划出谋划策做了很大的贡献了,其他的就不要再继续了,和你爸爸启程回家过年吧。”
蒋旭也关切地说:“是啊苏渺,不一定扛枪才是战斗,你现在是军师,计划既然已经敲定了,我们去落实就可以了。”
苏渺思来想去,觉得他们说的确实是对,自己既没背景又是没有根基的外地人,说不定会被当做弱点来进行攻击,到时候说不定还连累了父亲和家里的生意。
“好吧,既然如此,我和爸爸就按原计划,在今天下午启程回邕城。”
苏渺拿出纸笔,写下自家的电话号码:
“我们大概两天能到家,之后有事情可以随时联系我,期待能收到好消息。”
说完,她将纸条递给周教授,她知道,保护太傅故居的战斗才刚刚开始,自己虽然离开,但心将始终与这场文化保卫战紧紧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