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现在这个稿子的出现就让李茂拥有了理由跻身进入。
如果历史档案馆不给这个机会,认死理,就是不让他进,那么方城那边姑且不说。
让他通过其他渠道发出去,那就是对于历史档案馆的蒙羞!
一个散户都比历史档案馆写的东西深刻?都要比历史档案馆几十号人弄得还要好!
魏晓东不想承认,但是他不得不承认。
这小子给自己赢了一个机会。
十二铜首,女史箴图,红珊瑚狮子和永乐大典,他一个滨海小城过来的小子怎么会知道这么多。
他怎么知道的呢...
他家以前是朝廷的?还是盗墓的...
半个月后。
经济系刊物彻底脱离学校。
就在刘天亚送给李茂的其中一个厂房,闷声做大事,开始投入工作,发布由人民文学和诗刊联合,而李茂的办公室内则是多了一个历史档案馆全权管理的合约。
至于人员,李茂他们三个一人一天,而工作人员也不是雇工而是合作和给实习机会。
王建文那边拨过来二十个专业制作人员。
至于诗刊也是毫不吝啬,就连他们那边的新设备包括人员几乎都给李茂这边,拨过来三成。
历史档案馆则没有太多支持,只不过把权限递交,然后让李茂他们名正言顺的打着国企的名头成功建立。
自然拨款建立直接就有了保证。
加上李茂他们这边二十个经济系二班的同学。
然后派发奖励金,自然,人民文学和诗刊过来的人员,李茂都给了高于原单位的工资,甚至上九点,下五点,周末两天双休,一个月四天额外假期。
这个待遇可以说已经是令人惶恐,更别说李茂还承诺每个月的月中,至少有总工资百分之十的奖金派发。
各类票李茂也能从历史档案馆那边申请,他们有的,我们都不少。
原本还不乐意过来的人,回原单位的时候直接变成了得瑟。
而班级同学就更简单一点,只需要在这里工作打卡,时间超过每周三十个小时就可以结算助力奖金。
但规则虽然是规则,李茂并不在意他们的工作时长,能过来帮帮忙他感谢还来不及呢。
【叶青】
两个字简单干脆。
这就是他们刊物的名字。
主办综合类文摘杂志,包括刊物自产报纸,历史,诗歌,散文,小说都有涉猎。
拥有印刷设备,发行设备,横空出世的头一个星期。
一本叫做:川岛芳子的连载刊物就出现在众多读者面前。
这本书写满了小日子的罪行和内幕,其中对于川岛芳子这个人的一生,让很多人是恨中带着惋惜。
本来大众还在说一个突然开办的刊物,还能有人民文学厉害?可现实是就算是人民文学上都有这个刊物的板块。
诗刊的连载也都会有一个‘叶青助力’字眼。
从褒贬不一,到融入到故事之中,以现在的眼光去看那个时候的事情。
催更,读者来信越来越多,李茂下午过去的时候都眼前一黑。
短短三个月,叶青本身靠着一本书在京都的发行量就超过了人民文学单一刊物一年的数据。
不过为了不压住另外两大家的风头,李茂前期的战略决定就只有两项,学生自发的文章进行筛选,就跟之前一样然后进行发布。
其二就是小说连载。
白鹿原,大宅门等相关小说迅速登上大众视野,当然李茂现在已经把握了尺度。
可在之外,炎夏的尾声,张楠从邮政拿回来了宋玖在兰州给大家买回来的礼物。
“这是小玖给你们邮回来的。”
“这是你的,这是老吴的,还有郝斌,还有丽婷的。”
人群中李茂期待的看着张楠整理物品,可等了很久,直至包裹空下来张楠才回头瞧了他一眼。
“别看了,没有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