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94章(1 / 2)四合院:从厨师学徒开始首页

王建业深知,虽然暂时化解了这次小危机,但要想彻底稳固餐厅的声誉,还需进一步努力。

于是,他加大了对食材品质的把控力度,定期更换供应商,确保每一样食材都来自最优质的源头。

他还组织员工进行服务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培训。

“大家要明白,我们随时可能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必须保持冷静,以最好的态度服务顾客。”

王建业在培训课上认真地说道。

员工们专心听讲,不时点头回应。

“王老板放心,我们一定好好学,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肯定能处理好。”

员工们纷纷说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氏分店的生意越来越好。

顾客们不仅是为了品尝美食而来,更是因为这里可靠的品质和贴心的服务。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一位从外地慕名而来的游客走进了王氏分店。

“早就听说你们店很棒,今天终于有机会来尝尝。”

游客兴奋地说道。

服务员热情地迎接:“欢迎您!希望我们的菜品和服务能让您满意。”

在用餐过程中,游客对每一道菜品都赞不绝口:“这味道太棒了,服务也周到。

回去我一定推荐给身边的朋友。”

王建业听到游客的称赞,心中满是欣慰:“这一路走来,经历了这么多波折,但我们始终坚持品质和服务,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如今,王氏分店在开封城稳稳扎根,成为了餐饮行业的标杆。

它不仅代表着美味的佳肴,更展示了面对危机时的沉着冷静、坚定信念和不断提升自我的精神。

在餐厅的墙上,挂着一副新的书法作品,上面写着“诚信立业,品质致远”。

这不仅是王建业的经营理念,更是餐厅一路走来的真实写照。

每天,餐厅里依旧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服务员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欢声笑语不断。

王建业站在餐厅的一角,看着这繁荣的景象,脑海中又开始构思新的发展计划。

他深知,餐饮行业竞争激烈,只有不断进取,才能走得更远。

而那些曾经试图打压王氏分店的同行,看到如今的景象,心中也不得不佩服王建业的智慧和勇气。

其中一些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同行,甚至主动找到王建业,向他请教经营之道。

“王老板,之前是我们不对,散布那些谣言,给您带来了麻烦。

现在我们真心想向您学习,如何把生意做好。”

李老板惭愧地说道。

王建业微笑着回应:“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咱们同行之间应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

九十年代中期,巴西圣保罗的街头弥漫着热烈而奔放的气息。

阳光慷慨地洒在繁华的商业街区,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熙熙攘攘。

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汇聚于此,各种肤色和语言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充满活力与多元文化的独特景象。

在这片热闹非凡的街区中,一座崭新的中式建筑——王氏全系饭店分店的招牌格外引人注目。

饭店的外观融合了中国传统元素与当地建筑风格,红色的大门庄重而喜庆,门框上精美的木雕工艺展现着中国文化的韵味。

店内,木质桌椅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墙上悬挂着一幅幅展现中国山水风光和民俗风情的画卷,天板上布置着古色古香的宫灯,暖黄色的灯光营造出温馨而雅致的氛围。

王建业站在饭店门口,望着络绎不绝的路人,心中满是喜悦与期待。

他怀揣着将中华美食推向世界的雄心,精心筹备了这家饭店,期待着能在这里开启一场中华美食的魅力之旅。

“这里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我相信我们的中华美食一定能够征服他们的味蕾。”

王建业双手握拳,眼神坚定而明亮,自言自语道。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饭店宾客盈门,中华美食在这里大放异彩的场景。

然而,现实却给了王建业沉重的一击。

南美地区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烤肉、玉米饼和重口味酱料构成了当地人饮食的主旋律。

对于徐州菜这种以咸鲜酱香风格为主的中华美食,当地人显得十分陌生。

开业初期,饭店里冷冷清清,为数不多的顾客也对菜品提出了诸多不满。

一位身材高大的当地顾客皱着眉头,尝了一口招牌“徐州地锅鸡”,放下筷子,无奈地说:“这鸡肉太柴了,而且味道好平淡啊,完全吃不出什么特别的味道。”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失望,摇了摇头。

旁边的同伴也附和道:“是啊,这哪里好吃了?还不如我自己烤的鸡肉呢。”

两人交谈了几句后,便匆匆结账离开了。

服务员将顾客的反馈告知了王建业,王建业听后,眉头紧锁,心中满是焦虑:“难道是我们的做法有问题?还是当地人口味差异太大了?不能就这么放弃,一定得找到解决办法。”

而“把子肉”这道徐州传统美食,遭遇的评价更为糟糕。

一位当地女士尝了一口后,露出了嫌弃的表情:“这肉怎么这么肥腻啊,还有这奇怪的中式香料味,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她捂着嘴,似乎想要把刚刚吃进去的东西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