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小米股价一路逆跌飙升,从开盘19元跌到13元,再到现在的28元,一个“√”型走势,让整个市场为之沸腾。
散户们高呼“买小米等于捡钱”,却不知靠情绪炒股永远赚不到钱,当所有人都知道这里能赚钱的时候,往往已经来到最危险的时候.
那些资本大鳄有各自信息渠道能让他们保持提前吃肉喝汤,至于韭菜割一茬涨一茬,股风吹又生,根本割不尽。
就像龙生龙凤生凤,牛马只能去耕种,各领域皆如此,比如学阀,医阀
如果捡垃圾都有(彼岸)制,那牛马连捡垃圾都是奢望。
正当所有人都狂热地涌入股市。
小米宣布原本定于月底的发布会推迟到9月,这给小米股价踩了一脚刹车。
许多财经媒体分析小米这一决策背后是深思熟虑:
既要观察友商动向,谋定而后动;
也因当前市场利好已近饱和,无需锦上添花。
消息一出,小米股价当天盘后收跌4%,
这一天许多股民又开始天台,为小米站岗.
当小米股价让投资者们几家欢喜几家愁时,36氪编辑部的记者们却陷入了一场比股票套牢更煎熬的困境——他们被自己亲手种下的“10万赞之约”反噬了。
编辑部里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沉默。
总编盯着后台不断跳动的数据,嘴角泛起一丝苦笑。
那篇承诺“破10万赞就揭秘神秘商业帝国”的爆款文章,如今点赞数已突破30万大关。
评论区里,“蹲后续”、“求更新”的留言像潮水般涌来,每刷新一次页面就新增数十条。
这些热切的期待,此刻却化作悬在众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此前报道小米时,他们曾与小米官方密切对接,在获得授权后,通过天眼查、企查查等平台获取数据进行分析。
但这次联系彼岸科技时,对方没说同意也没说拒绝,却给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答复:“以公开资料为准。”
当时编辑们并未深究这句话的弦外之音。
结果回来就发现同样一招用在小米身上好使,往彼岸身上套,发现失灵了。
此时经过调查他们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在天眼查和企查查上搜索彼岸科技,只能查到饿了么、打的出行这些众所周知的企业,以及一些零星披露的独角兽公司,海外数据更是近乎空白。
这与他们认知中那个庞大的商业帝国相去甚远——论整体商业版图甚至不及小米的一半。
36氪总编看着以现有资料东拼西凑弄出来的彼岸科技文章,喃喃,“这连万亿都不到,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彼岸这么大一个集团怎么可能才这么点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突然他好像想通了什么,立马命令下面的人,“给我去查下天眼查和企查查这两家背后融资情况”
几个小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