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缅王之死
佛教在国内的发展历史很长,最早汉朝就零星传入了,南北朝达到了巅峰,有诗为证,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用现代人的俗话讲,这是一群不事生产,靠给人提供情绪价值生存的群体。
人呢,总会有迷茫的时候,需要情神寄托。宗教就是干这个的。比如基督教,告诉你,人是有原罪的。还有一个教告诉信徒,你们都是天龙人。
缅甸也是个全国信佛的国家,知道信仰的威力,贾琏对和尚们还算客气。
当然也仅限于此,如果不识趣,佛祖都留不住。
和尚代表登门后,先是一通禅机,贾琏心不在焉的听着,嗯嗯两声表示听到了,什么罪业啊,什么轮回啊,什么转世啊,一个字都没听进去。
一直到和尚代表道:“天朝大人,如今仰光已克,何时退兵?”
贾琏瞬间就从懒洋洋的状态,进化到修罗在世,眼神在和尚代表的脖子上来回游弋。
“大师是代表自己问呢?还是替人传话?”贾琏不紧不慢,很有节奏的反问,语气森森。
“自己问如何,替人传话如何?”和尚代表微微缩了缩脖子,硬着头皮反问。
贾琏哈哈大笑:“自己问,贾某看成大师悲天悯人,希望早点结束战争,回归和平。替别人带话,请大师转告,战争何时开启,可以由他决定,但是何时结束,则由不得他。”
和尚代表面无表情的闭上眼睛,看不出端倪的沉默了一会,睁眼道:“贫僧明白了。告辞!”
走的很干脆,用行动代表语言。
周军继续占着仰光,等着下文。
隔一日,和尚代表再来求见,贾琏依旧给予面子上的尊重。
“缅王的意思,愿意结束战争,恢复两国之间的和平,请天朝大人开条件。”和尚代表这次不遮掩了,上来就直奔主题。
看来是着急了,可见被逼的难受,也可见逼和尚的人也很难受,更加着急。
“蕞尔小邦,弹丸之地,竟敢犯天朝疆域,其罪不可恕,贾某身负陛下重托,天朝荣誉,此番挥师而来,首要任务是一定要把缅王的脑袋带回去。否则,无法向陛下交代。”贾琏上来就是一个狠招,别的不谈,先把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弄死再说。
和尚一听这个就急了,原本还能淡定的坐着,突然站起大声道:“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这个条件就不要谈了。”
贾琏听了微微一笑:“好,那就不谈了。大师请吧!”说完起身做个请的手势,和尚瞬间化身泥雕木塑,表情僵硬。
“罪过,罪过,贫僧犯戒了!”和尚低头抬手,口中低声念经,缓缓后退,转身离开。
目送和尚离开后,贾琏呵呵呵的冷笑两声道:“出兵!”
这段时间贾琏可没闲着,利用此前薛家商会的关系,很是收买了一些人,通过这些人打探消息,已经找到了缅王的位置。
如今在向导的带领下,五百骑兵紧急出动,直奔目标。
缅王没有跑远,那是因为他从象背上掉下来摔伤了,不方便行动,在五十里外的一处行宫里养伤,这里条件好,方便养伤。
后续贾琏没有追击,也给他了一点错觉,认为周军就是单纯的打下仰光,报复一下。
因为周军没有后续行动,缅王也不着急跑路了,留在原地等消息,希望开启谈判。
这些落后的国家,说的难听一点,英国人用几千人就能征服一个国家了,贾琏一口气带来了一万五千陆军,还有人数相当的海军。就这还没算运输船和海员呢。这些人手里也是有燧发枪的,必要的时候,化身战士毫无难度。
说句难听一点的,打一仗开销那么大,总得回本吧,然后再赚一笔。
怎么回本,当然是把当地有钱人抢一遍咯,怎么赚钱?当然是要赔款啊。
现在贾琏没打算灭国,那是不打算刺激英国人,当然租界是要有一块的。
等到革命老区巴黎的群众发动革命时,欧洲忙不过来了,再说开疆拓土,改土归流的事情。
拿下缅甸,背靠内地,隔着孟加拉湾,对面印度的英国人,注定要寝食难安。
这就对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跟昂撒人讲话,一定要用他们听的懂的方式。
比如这句:看见没有,这个大炮的口径多少,射程多少,射速多少。
可以说,一旦占着缅甸,英国人往亚洲发展的道路,止步于印度。但凡敢动歪脑筋,惦记上马六甲海峡,就必须面对来自三个方向的威胁。
为何是三个方向呢?一个是陆地上杀进印度,一个是缅甸,一个是槟城方向。陆地上也有两个方向。以英国的人力,根本没法防。
既然防不住,又无法正面击败对手的时候,英国人就会自动转入妥协的状态。
最最要紧的,现在的大周在欧洲人眼里,那是文明的象征,是理想国。
只要周帝国一直保持强大,积淀个几十年,就是灯塔了。不对,灯塔居然是我寄己!
贾琏也不用劳心费神的去争夺所谓的话语权了,不像现代,即便是事实的世界第一强国,软实力方面依旧被压制。
灯塔靠着惯性,还能延续一段时间的话语权。
当然了,现在金毛说话,在国家层面没人信了。
带了两门骑兵炮的骑兵,人手双枪,一人双马,半天就杀到地方,用两门骑兵炮猛烈的轰击在国人看来简陋的大门。
一阵鸡飞狗跳后,缅王在随从的扈从下出逃,骑兵也不追击,杀进行宫。抵抗?哪有抵抗?
天黑前,后续的一个营步兵增援赶到,负责打扫战场。
带着红袖章的宪兵四处可见,抢的上瘾的官兵们瞬间清醒了,眼神也清澈了。
这帮孙子真的不跟你讲情面,抓到违反军纪,那真是严厉执法。
好些女人衣服都被撕烂了,因为宪兵出现才逃过一劫。
次日清晨,行宫里被关押的女人,看到了惊悚的一幕,十几个昨天上头的士兵,趴在板凳上,执法的宪兵抡起鞭子,一下一下的抽。
衣服很快被抽烂,血糊糊的。
执行完毕,边上的军医立刻上前,清洗上药。酒精倒上去,疼的杀坯们哭爹喊娘。
贾琏对军纪的要求非常严格,原因也很简单,军队一旦没有纪律约束,那就是野兽。人,不能没底线。
罚归罚,好处一点都不会少,这就叫赏罚分明。这也是新军官兵们为何服气的原因。
周军的行为,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当地百姓的仇恨值。毕竟以前那些欺负他们的人,还不如这些外地人。
大家就是语言上不通,百姓能看到,你做了啥。
治安上狠狠的收拾了一批当地的黑色势力后,又安排一些本地人出面维持地方,暂时没有官府的仰光,并没有乱起来。
当日夜,除留守的海军人员以及辅兵,贾琏率新军第一镇主力三个标抵达。
谈,当然要谈的,但是不能现在谈,必须要让对方足够疼,撑不住为止。
新军早早起来,拔营北上,一路横扫,到一个城镇抢一个城镇的大户。国内的商人跟着队伍,一路走一路低价收购战利品,运回国翻个五倍正常。同时这些商人,也解决了新军的军需,官兵们不用吃难吃的干粮。
后来国内商界流行一句话,跟着贾大人走一趟,比正常一年挣的多三倍,这是少的。多的能挣十倍。
只要能挣大钱,这些商人是真的敢拼命。自己雇佣人马,购买装备,生死自负,不用官兵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