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天启城内的其他几位半步归真,君玉给他的感觉更好,至少这位出身李长生门下的读书人有着自己的底线,而像是天外天的那位叶无殇,若是没有其他人辖制,恐怕天启早就沦为其一言堂了。“父皇,儿臣有话要说。”
明德帝目光看向萧崇,见对方眼神坚定,似有当年自己的模样,心头有些触动。
“说。”
“七弟所言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有一事,七弟或许不知道,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是有自己的傲骨,不是所有人都会为了一己之私置天下于不顾,当年的.李先生便是如此,天下二字在他们的眼中或许比自己的性命还要重。”
明德帝听到李先生二字,眼底不由闪过几分追忆,李先生,李长生,早年在稷下学宫任祭酒,手底下收了几个弟子,这几个人无论是品行还是学问,都没话说。
当年自己的父皇——太安帝甚至安排了人围杀他,但最后李长生也没有痛下杀手,而是翩然离去。
读书人的傲骨在其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萧崇有一句话说的很对,这样的人有底线,不会任人拿捏,但却不会让天下大乱。
“楚河,你的意见呢?”
明德帝忽又看向站在大殿中央的萧楚河,除了最开始的发现,他便没有再说一句话。
“此事看起来的确杂乱,并且没有线索,让人看起来一头雾水,但有一点,总不会变的,一件事情的发生,总归是有受益之人,不去看事情的过程,只看结果,那这件事的受益之人又是谁?”
听到此话,无论是明德帝,还是萧崇、萧羽,眼底深处都泛起一丝深思。
坏了科举,对谁有益?
是朝廷吗?
首先这个选项便被排除了。
朝廷需要源源不断地读书人一起治理国家,朝廷失了威信,那就是自取灭亡。
所以在萧瑟说出此话的时候,在场的几人便都知道,此事绝迹不会是他们几人的意思。
然后按照这个思路来想,是朝堂的官员吗?
作为科考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恨不得一直这么下去,怎么可能会犯浑,自掘坟墓??
然后便是那些乡野小民,野心勃勃之辈。
乡野小民,或许对如今的政治不满,但他们这些人手里无权无势,这样的事情他们根本做不到,可以说有心无力。
那些野心勃勃之辈呢?意图推翻北离的统治,再立新朝,这样的可能不是没有,但这些人他们一点情报也没有搜集到。
当然,还有一波人,便成了父子四人重点关注的对象了。
如今天启城霍乱的根源,那些齐聚天启的神游玄境,暗地里谋划着什么东西。
在这点上,萧瑟是最有话语权的,得了剑阁传承之后,气运之力加身,其修炼速度都快了一大截。
科举出事,朝廷的公信力丧失,辐射到整个天下,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老百姓不再信任衙门,各地乱军四起,王朝迈入穷途末路。
“科举之事,关系重大,这一次,朕绝不姑息,给你们七日时间。朕要它水落石出,给天下一个交代!!”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