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404万历大阅(1 / 2)隆万盛世首页

两宫太后把事儿都交付给内阁两位阁臣,也算是比较放心的。

只不过,一边的小皇帝朱翊钧此时脸上很是精采,或许想到即将大婚的缘故,这会儿他脸上一片潮红,那是激动的。

当然,现在的皇帝年纪已经十七岁了,自然也懂的,当他大婚后不久就年满十八岁,也就可以亲政了。

亲政,对于皇帝来说,这才是他职业生涯的开始,能不激动吗?

不过,此时不管是张居正还是魏广德,注意力都在两位太后身上,都没注意到小皇帝的反应。

“二位爱卿,回去就尽快催促礼部敬献议程,自世宗皇帝后,我大明已经有五十年没有举行过这种仪式,须得严格遵守祖制确定陛下大婚的各个步骤,免得惹人笑话哦。”

李太后这还是也开口说道。

自嘉靖六年举行皇帝大婚仪式后,隆庆皇帝是在潜袛时成婚,自然不是皇帝大婚的礼仪。

不过好在大明对文书档案保存有专门的制度,所以能够找到英宗到现在所有皇帝大婚的议程,参考一下,万历皇帝的大婚议程也就有了。

虽然看上去很简单,但太后也不敢掉以轻心,生怕下面人疏忽,闹出笑话来。

所以,言语鞭策两位阁臣,让他们尽心处理此事,避免出现疏漏。

就在说完今日之事,张居正和魏广德准备告退的时候,小皇帝朱翊钧忽然开口问道:“张师傅、魏师傅,事先你们说等外过使团到来后,要在京郊举行大阅。”

听到小皇帝这么问,张居正和魏广德对视一眼,于是张居正上前半步躬身道:‘启禀陛下,国朝历来外外使到来后举行大阅的习俗,借此宣扬我大明军威,让周边藩邦不敢造次。

来时路上,我和魏阁老就商议,国朝已经多年不曾有如此万国来朝盛况,所以正好借此宣扬我大明军威于宇内。’

“太好了,到时候朕要亲自检阅。”

小皇帝得到确定答案,当即高兴道。

皇帝大婚的议程,那是礼部的事儿,出了纰漏,虽然他们也落不到好,但总归是礼部尚书吃板子。

只是在大婚前举行大阅,宣扬军威不是大婚的标准程序,所以适才张居正介绍时提到这点,也不知道两宫太后注意到没有。

不过有这次上奏,也算是在宫里过了名录。

只是张居正和魏广德都没想到,万历皇帝居然对兵事如此上心,只是简单一提就勾起他的兴趣来。

而此时被魏广德、张居正重点关注的陈太后和李太后,此时则是凤眉微蹙,不过也没说话。

“朕看过隆庆大阅的档案,当时调集了京营、蓟镇,宣大和保定府官军参演,此次又是如何?

记得上次参演,提练总兵是现在辽东总兵官戚继光,此次朝廷打算安排谁担任此职。

还有,除京营外,朕还希望看到辽东、蓟镇和宣府官兵身影。

三镇官兵刚在辽东取得胜利,正是兵威正盛之时,若是调动三部入京检阅,当可壮我大明军威。

另外,缅甸南兵,朕也希望能见见,毕竟刚刚为我大明平定叛乱,有大功。”

万历皇帝一番话,让屋里众人心中都是震惊。

谁都没想到,平时都不怎么插话的小皇帝居然一下子提出这么要求来。

是的,平时他们入宫议事,主要就是看两宫太后的意见,皇帝基本上不发话。

这也和他没有亲政有关系,空有皇帝之名却无皇帝之实。

倒不是说其他人都不听他的,而是万历皇帝还被两宫当做小孩子在养,自然不会多加重视。

随后,两道视线从上而下,先是落到张居正身上,随后才落到魏广德身上。

被人盯着,魏广德瞬间清醒过来。

万历皇帝军事方面的知识,大多是他在教导。

按照张居正的要求,只是要给他灌输基本的军事常识即可,朝廷可不想再培养出一个不着调的武宗皇帝出来。

并不是说武宗皇帝不好,主要是他太能折腾,还把自己折腾没了。

他们这一系能坐上这个位置,虽然也是托武宗这个不良嗜好的福,但并不代表他们还想重蹈覆辙。

可是现在看来,小皇帝似乎也对军事异常狂热,这可不就是他魏广德的锅了。

甚至,张居正也若有若无往后瞟一眼。

魏广德知道,这个时候只能他说话了。

支持,亦或者反对?

瞬间,数个念头出现在魏广德脑海里。

快速权衡后,魏广德还是打算冒险。

大明现在需要强军,继续把军方打压下去,实际上不利于现在所处的时代。

上前一步,魏广德躬身道:“陛下关心为国浴血的将士,臣带百万大明将士叩谢陛下。

至于陛下想调边镇有功将士入京检阅,臣也认同。

只是,北边宣大、辽东也还罢了,缅甸官军千里迢迢从最西南到京师,路程太过遥远。

所以臣建议,让其抽调精锐编成一个千户所北上京师参阅即可。

其实我大明在南北两京十三省也皆有精兵强将,保我大明江山安稳。

为了不至于让将士寒心,不若让兵部下文,令各省皆调一个千户所进京沐浴天恩,借此也可比较各省之兵,结果纳入各都司考功。”

光是几个边镇能打,不能代表大明的军力,魏广德干脆借着这个由头,让各省都调集兵马到京城。

借助这次宣武,让各省都看看什么是强兵,借以督促个都司练兵。

至于两宫担心皇帝过度沉迷兵事,下来再找机会向两宫解释,那不过是少年心性。

看过演武以后,或许还会狂热一段时间。

但是待陛下大婚之后,兴趣应该就会转移了,不必多虑。

“好,朕也想看看我大明天下兵马是个什么样子,是否皆如边军悍勇。”

万历皇帝已经拍手叫好起来,丝毫没有注意到身边两宫太后的脸色。

魏广德瞅了一眼,随即心里暗叹。

之前,魏广德无数次教导小皇帝就是,喜怒不形于色,遇事切莫急于发表意见。

正所谓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早先小皇帝的表现,魏广德以为皇帝是听进去了。

可没想到,应该那些事儿没有触及小皇帝的敏感,所以还能记住他的话。

可是说到军事,小皇帝明显也有些狂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