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
楚慕最近新得了崔贵妃献上来的前朝灵至散人的花鸟画,喜不自胜,挂在御书房欣赏了许久,“真真是真迹,这笔法,独一无二,当今世上无人能出其右。王德福,传朕口谕,赏崔贵妃玉如意一对,香云纱十匹。”
“是,奴才这就去。”王德福领旨退了下去。
低眉顺眼立在一旁服侍的红袖微微抬头,瞥了一眼那副灵至散人的花鸟画,嘴角勾起一抹凄凉的笑意,这画原本是挂在她谢家的书房的,年少的她央求爹爹要了这幅画,在这画的右下角盖了一个“谢清荷”专属收藏的印章。
没曾想,一朝事变,物是人非,画还是那画,不知道何时进了崔家,又被崔家送给了皇帝。
哼,树倒猢狲散,不过如此。
“谢清荷?”楚慕的视线落在最下面“谢清荷”的印章上,“这画原来是谢家的?”
不知为何,楚慕总感觉谢清荷这三个字最近总在他脑海里出现。
当初他溜入谢府没能见到她,后来他的亲姐姐永乐公主办了一场赏雪会,邀了京中贵女入永乐公主府赏雪赏梅品茶吟诗。
后来永乐公主将谢清荷所作的雪梅图送了他,右下角她还用极清隽的小楷提了一句诗,“最是清绝梅里雪,何必幽幽困春生。”
画好,字好,诗好。
虽未见到她本人,但年少的他却已心驰神往。那时,他心中想着,等她认识了他,嫁给了他,一定会愿意携手站在他身侧,共赏万里的大好河山。
谢清荷,她现如今,恐怕早已不存于世罢。当初,谢家倾覆后,她一个弱女子是要被充入官妓的,她这般清高自傲,如何能忍这般被糟蹋,恐怕早已自戕,香消玉殒。
到底只是政治的牺牲品。
“来人,将朕的雪梅图找出来。”楚慕道。
不一会儿,小太监拿了那副画挂在了灵至散人的画旁边。楚慕仔细对比了一会儿这两幅画的落款,发现“谢清荷”的这两枚印章果然一模一样。他心内有些唏嘘,微微侧首,视线落在一旁的红袖身上,“红袖,你过来。” 这女人在朕身边一个月了,一直这般规规矩矩,连眼神都不曾乱瞟一眼,看来,难不成真不想当朕的女人,一步飞天。
“陛下有何吩咐?”
楚慕道,“你看看这幅画,如何?”
红袖心中掀起一股惊涛骇浪,她只扫了一眼便知道,这是当年十五岁的自己在永乐公主府所作。想当年,心高气傲的自己可不愿意嫁入深宫之中。谁曾想,现在的自己却用尽心机想要博得帝王的宠爱。
“这画笔触细腻,构图有好些地方留白,立意也算悠远,应是一位待选秀女所作。”红袖知道皇帝想考考她,因此也不打算藏锋。
“哦?何以见得?”
“因为落款的这句诗啊。”红袖道,“这句诗,借梅喻人,说自己不愿意被困于深宫之中。奴婢猜测,应是一位待选秀女。”
“你猜得也不算错了。”楚慕心内对这小宫女有几分刮目相看,“朕为太子时,先皇赐婚谢安的小女为太子妃,这画便是她所作。”
“可惜,真是可惜。”
红袖咬了咬下唇,“陛下是可惜那位姑娘香消玉殒?”想不到,这皇帝居然记得这未过门的妻子。
“她的确是位才女,不过……”皇帝没有把话言明,“别说她了,就连朕许多事后也身不由己,替朕磨墨吧。”
“是。”红袖上前几步,左手撩起右手的袖子,规规矩矩地开始磨墨。
皇帝正专心致志地在作画时,外头太监来报,“陛下,皇后娘娘求见。”
楚慕被扫了作画的兴致,想了想道,“传。”
当今皇后郭芙蕖,当今大司马郭崇文的嫡女。当年谢家轰然倒塌后,先皇便将郭氏嫁给了他为太子妃,楚慕继位后,便理所应当地被封为皇后。郭氏不仅有朝堂中强大的靠山,更是太后的亲侄女,也是楚慕的表妹,如今育有一子一女,长子已满两岁,女儿才刚半岁。她入宫三年来,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有贤德之名,地位牢不可破,无人能撼动。甚至为表对皇后的敬重,大婚那一年,除皇后以外,宫中不曾有第二个女人。待大婚后第二年,后宫才陆续进了崔贵妃、张贵妃等新人。楚慕尊敬她、爱重她,后宫事基本都由皇后做主。
郭皇后走了进来,行了一礼,“陛下,臣妾有事与陛下商议。”郭皇后穿着一身鹅黄色的常服,头上挽着一个同心发髻,插着一根金色凤钗。衣着虽低调,也不曾像姜嫔那般穿着华丽的香云纱和织锦,但一根凤钗已将她的身份召显得淋漓尽致。
“芙蕖。”楚慕走上前,亲自扶了她起来,引着她一同坐在了边上的矮榻上。
“陛下,九月便是太后六十寿辰,臣妾初拟了一份寿宴流程,另附上了所需花费的银两,因今年是太后六十整寿,根据祖制,经过礼部与户部的核算,寿宴、仪仗与服饰的花费是往年的三倍,合计十万两白银。另外,太后所居的祥云宫已十五年未曾修缮,此项也需花费八万辆白银,太后二十年前敕造的大悲寺也需修缮,此项花费为五万两白银。所有花费合计二十三万两白银。”
红袖听了暗暗点头,郭皇后不愧是皇后,一套话说下来思路及其清晰,并且还提到了祖制。有她主持大局,难怪皇帝和太后都满意。
楚慕翻看了皇后递上来的折子,略思忖了一下,“今年南边闹了洪灾,北边与鞑子的战事也蓄势待发,在这关口花这么多银子办寿宴,国库有些吃紧,整个花费你看能否压缩到十万两银子以内?”
“这……”郭皇后似乎有些为难,想了想道,“臣妾请礼部和户部共同商议对策,勉励一试罢。”
“好,辛苦芙蕖了。”楚慕握了握她的手,声音低了些,“朕的身边有你真是朕之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