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2章 战后
对功臣落井下石对勋贵秋后算账是大齐制度的传统艺能之一。
张若渟对皇帝刘烨多有不敬,曾屡次忤逆皇帝旨意,更不要说他掌权这些年来得罪的各藩大佬数不胜数。
所以,张若渟必须死已经成为各派势力的共识。
如同前明万历皇帝迅速清算权臣张居正一样,刘烨对张若渟的清算也是迅雷不及掩耳堪称神速。
唯一的区别在于,张居正死后才被抄家,而张相在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失去大家支持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些人活着他却已经死去。
战败,必须有人负责。
尽管大家将张相作为替罪羊,不少人恨不能食肉寝皮,然而出于维护帝国合法性以及议会权威等方面考虑,清算只能秘密进行。
至少不能公之于众。
不能让民众知道张相被清算的消息。
因为那样就相当于告诉世人,大齐败了。
大齐不可能失败。
一百年来,大齐不是在赢就是在赢的路上。
帝国在刘招孙和他的后代统治下,从没有过错误。
即便是有,也只能称之为“前进道路上的挫折,发展的阵痛,必要的坎坷”。
五月初,辽东天降异象。
具体说来是在某日的一场暴风雨后,约莫上千名开原民众目睹到飞龙在他们头顶上空云层遨游。
龙兴之地天现游龙。
不啻为咄咄怪事。
于是,好事者说这预示着有不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帝国上层对这种鬼神荒野之事素来深恶痛绝。
稳定是第一要务。
任何不可控的不稳定因素都要扼杀在萌芽状态。
哪怕它是真龙呢?
只有不断的赢才能稳定人心。
于是,在大齐皇帝访问不列颠王国期间,在刘烨用他那帕金森左手签下“丧权辱国”的伦敦条约时,天心城内的主流报纸继续以“大胜”作为国内宣传的基调。
在一些老成谋国的参谋口中,是英国人而不是大齐率先提出的议和。
出于维护世界和平正义,保障人类福祉,天心城方面在思虑再三后最终勉强答应了老乔治的请求。
“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给英国人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吧,谁让帝国在外务活动时总是那样的谦和大度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智囊团高级参谋这样说。
据《真理报报道,在伦敦和谈的第二天,当不列颠财政大臣森北特被记者询问到此次和谈是谁主动时,可能因为太过紧张主要是因为心虚,那位资深官僚一时竟期期艾艾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成为此次和谈的经典笑料····
总之,此次和谈可以看作是帝国的又一次胜利。
至于帝国军队在东部行省的撤退,参谋们强调那只是一种转进。
转换进攻的方向,是为了取得更大的胜利。
刘烨对帝国宣传机器很是不满。
以《真理报为代表的宣传机器擅长颠倒黑白信口雌黄,这种宣传低劣愚蠢,让刘烨想到了曾曾祖父刘招孙。
刘招孙统治时期,万马齐喑,所有人都生活在恐惧之中。
不要说寻常百姓,就是帝国官员,每次上朝前都要先和家人们告别,生离死别那种告别。
据说一些写字儿快的官员每天写好一封遗书,交待自己死后的家产分配其实也没什么家产,刘招孙认为官员家产超过五百两就属于帝国硕鼠就要被处死。
在这种氛围下,邸报,便由新闻工具变成了宣传工具。
上面刊载的新闻真实与否并不重要,只要能对皇帝歌功颂德,就算是一流报纸了。
“此时此刻,就如彼时彼刻,兜兜转转百年,最后又回到了原点,一百年的奋斗牺牲又有什么意义呢?”
夜深人静时,刘烨会这样质问自己。
不过没人能给答案。
在梦中,杀气腾腾的刘招孙大声呵斥不肖子孙:
“不想赢就滚!”
在与不列颠王国达成协议的一个月时间内,主战派遭到残酷打压。
张若渟接连被弹劾,终于不堪压力,引咎辞职。
然而议员们不愿放过这个赶尽杀绝的机会。
虽然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张若渟在诏狱中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也就是刑讯逼供,不过最后,张相还是承认了所有罪行。
包括但不限于叛国、以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煽动战争罪、贪腐、渎职、包庇·····
共计超过三十八项死罪,以及不计其数的民事犯罪。
判处绞刑。
审判与判决都是秘密进行的。
半个月后,《真理报在报纸角落刊登消息,大意是说帝国首相由于个人健康问题,现在正在克里米亚半岛的温泉酒店接受妥善疗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