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军的夜袭看上去很顺利,但是,魏军同样很难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敌军需要承担极大风险。
夜晚意味着视野不清楚,一旦作战不利,出现溃败,败兵慌不择路,很可能会误入深水区,那时候,魏军的损失就大了。
换位思考,如果廖化是曹军主将,并不会冒失的投入主力。
廖化同样不敢大意,他必须全力以赴,对抗魏军的南下。
战场上虚虚实实,原本只是骚扰性质的佯攻,随时可以根据现场战况做出调整。
如果汉军不能给魏军造成压力,敌军完全可以追加兵力,实施全线进攻。
魏军兵力充足,却并不具备从两个方向同时发起总攻的能力。
两个方向的魏军没有办法形成配合,很容易被汉军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魏军这两支夜袭部队,很可能一实一虚,甚至,两路都是虚招。
在没能掌握太多信息的情况下,廖化无法判断出敌军的准确意图。
这种时候,廖化只能从自身去反思,针对自身的弱点进行决策。
既然敌军不可能连夜搭建起浮桥,那么,下游的那伙魏军,威胁程度极小。
廖化决定亲自赶到浮桥战场,亲眼确认魏军的攻势与动向。
披挂完成,廖化离开住处,骑上战马,带领卫兵们,开始出城。
行军路上,廖化派出大量传令士兵,集合城中各路人马。
魏军兵力充足,并不害怕失败,可以进行多次试探。
汉军实力弱小,输不起,廖化只能全力以赴。
除了协防城门的兵将之外,廖化抽掉了自己所有能想到的军队,他还向关平索要援军。
没有等到城里的将士们完成集结,廖化直接冲出了襄阳城。
马不停蹄,一行人很快到达浮桥战场,此时的战局已经陷入僵持,汉军没有办法把魏军赶下水,魏军也没有办法扩大战果。
从战场痕迹上看,魏军的这场夜袭,确实让汉军一度手忙脚乱。
但是,魏军并没能利用起这个好机会,趁机突破汉军防线,甚至于,魏军的战果比白天更小。
战场上处处都是高举火把,厮杀中的双方将士,喊杀声四起。
廖化没有办法快速排除火光和黑暗的干扰。
为了迅速了解具体战况,廖化决心先找到沙摩柯。
连续向多名士兵问路,多次调整方向,廖化一行来到了沙摩柯的将旗位置。
在旗帜的下方,廖化并没能见到沙摩柯,他反而看到了本应留守侧翼,统帅兵马掩护五溪蛮主力的樊高。
廖化双腿夹紧马腹,快速来到樊高身边,直接询问道:“蛮王去哪了?”
樊高抬手指向不远处的战场,“举旗的士兵告诉我,大王亲自带兵发起反击,现在很可能身处在一线战场。”
顺着樊高的手指看过去,廖化只能见到一群人的背影,想确认沙摩柯的具体位置,实在太难了。
廖化已经多次劝过这名莽撞的蛮王,尽到了朋友的责任,但是,沙摩柯依旧我行我素。
既然没有办法从混乱的战场中迅速找到沙摩柯,廖化索性问起樊高,“你什么时候过来的,战况如何了?”
樊高:“我带人赶到战场的时候,还是晚了一步,魏军先头部队,已经在南岸取得了立足地。”
“不过,魏军战斗意志并不算强,我和大王合兵之后,顺利挡住了敌人的进攻。”
樊高又补充了一句,“为了和大王商量接下来的作战事宜,我亲自找到了这里,没想到,还是慢了一步,大王已经带兵赶到了前线。”
“我正准备回到自己的部队,没想到,遇到了廖将军。”
樊高两手抱拳,“请将军下命令吧。”
廖化再次把目光望向了战场,兵将们已经厮杀到了一起,双方难舍难分。
将领的命令很难传达到士兵们的耳朵里,传令的士兵,也很容易迷失在战场上。
廖化即使给樊高下了命令,樊高也没有能力部署与执行。
廖化笑了笑,“仗打到了现在这一步,还需要什么命令,请樊将军立即回到自己的部队,带领麾下兵将全力反击。”
廖化的神情很严肃,“我军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把敌军赶下水,不必留预备队,不必追赶败兵,更不必抓捕俘虏,请将军带兵朝着浮桥发起进攻,襄阳的援兵很快就到了。”
几个人的身后适时响起了隆隆鼓声。
大批汉军高举火把,喊着口号,从襄阳城方向现身。
汉军生力军没有休整,没有集结,直接朝着战场杀了过来。
最前方的一支汉军,保持着基本阵型,从人数上判断,这支部队应该就是苏由统帅的预备队。
除了这支建制完整的汉军主力,后方还有多支小股兵马紧随其后,这些人,应该就是廖化紧急抽调的部队。
最小的汉军参战单位,只有四五名士兵。
汉军的阵型虽然比较杂乱,但是,将士们斗志高昂。
士兵们快速奔赴前线的同时,互相鼓着劲,甚至有人开玩笑,认为魏军会提前逃亡,错失立功的好机会。
渡河魏军开始在兵力数量上处于劣势。
敌军士气在汉军生力军到达战场之后,迅速瓦解。
魏军鸣金收兵,开始有秩序的后撤。
汉军再次取得胜利,廖化却没有大意,他不仅没有下令顺势反击,甚至还派出卫兵,提醒前线追击兵将保持谨慎,进行有节制的追击。
魏军大势已去,对汉军来说,此时更重要的任务,并不是扩大战果,而是避免失去得之不易的胜利。
把战场的收尾任务交给其他兵将,廖化带领身边的卫兵们,离开了浮桥战场。
一行人马不停蹄,迅速到达了襄阳城。
穿城而过,众人很快来到了汉水下游,看到了魏军建造的营地。
汉军大张旗鼓的发起攻击,魏军却依靠现场的防御工事展开阻击。
这里的情况,比廖化想象中棘手,魏军的营地已经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