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白色的面包车在夜色中飞速急驶。
在车内,妈妈对着萧龙的身体说:“儿呀,我们回家,你得坚持住。”
抬起头又对强忍悲痛,泪如泉涌的爸爸和女儿女婿说:“都听好了,到家后,不要动,大闺女去屋里,拿上你姥姥给我的金刀银针,锁上门就回来。我们去上山井下山井接姥姥姥爷,爷爷奶奶。然后大姐夫长秀,二姐夫仕德同俩闺女马上返回省城,明天老大诊所,老二店铺照常开张。龙儿的事一问三不知。”
爸爸和大家点头表示知道。妈妈又说:“家里的事,听二舅安排。”“妈,我们知道了。”两个闺女回答。谁也不再说话,好像一切都在妈妈掌握之中。
萧龙的老家鹅毛口是个小镇。
史志记载鹅毛口背靠石人山,发源于晋北老龙山的鹅毛口河穿村而过,把村一分为二,为南北堡。南村称南平堡,北村称北平堡。鹅毛口沿河而上,有下山井,上山井,王汴庄,直至山中。鹅毛口河是个沙石河,春夏秋季节水在沙下流,冬季冰在沙上封,一年四季除了夏季有洪水之外,都可以走车。这里广布新石器遗迹,万年前,就有先民聚居。
萧龙祖居上山井村,后爸爸妈妈成家移居鹅毛口。
车一到上山井村,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四位老人已经等在那里。
萧龙性格稳重,体貌出众,为人礼貌,考上大学之后,四位老人更是引为骄傲。听到萧龙出事的消息,如晴天霹雳。
他们视萧龙为掌上明珠,心尖宝贝。他们等车时心急如焚。
车还没停稳,四位老人急奔过来,七八十岁的人,竟健步如飞。叔伯舅姨哥姐弟妹跟了过来。
妈妈见到老人们,鼻子一酸,眼泪一下涌了出来。奶奶姥姥过来安慰妈妈。
爷爷顾不得安抚妈妈,对大家说:“大伯,二伯,三舅,四舅,大刚,大虎,小雨,小霞抬龙儿去梅溪口,其他人都回吧。”大家听后,悄悄散去。
进山的人们抬着萧龙,时走山沟,时走山脊,时而侧攀,时而正登,时而急走,时而缓行。一个多时辰,二十里山路,人们各个汗流浃背,衣衫湿透,全然不顾。天蒙蒙亮时,到了梅溪口。
这个叫梅溪口的地方,在一个山坳里,十分隐秘。
有一潭清水,不大却深不可测,严寒不冻,暴雨不满,清澈碧绿,烟雾缭绕。
潭边有几株老梅斑驳苍劲,古朴刚虬,是隋梅,是唐梅,还是元梅,宋梅,不得而知,反正年头不短。已过梅花开的季节,满树的青梅,也是另一番景色。
山坳处有一石洞,似小屋。洞内有石桌,石凳,石床,容得下十余人,似有先人住过,后来成了采药人的歇脚点。近年来少有人至,渐渐被人们遗忘了。
爷爷吩咐人们把萧龙放在石床上。然后,爷爷说:“龙儿爸妈,洞外搭灶烧水。我们四老的照顾龙儿。大伯,三舅返回时绕路而行。”大家听后,深情地望着萧龙,各自散去。
重伤的萧龙躺在石床上,面色苍白,双目紧闭,伤口迸裂,气脉无存,怎么会生命再现呢?
爷爷说:“尽人力,随天命,萧龙活,我们活,萧龙走,我们随。二位老亲家来吧。”四位老人围石床席地而坐,心里悲痛,眼中含泪,轻轻呼唤:“龙儿回来,龙儿回来,龙儿回来。”声声不断。
洞外,妈妈爸爸泪如泉涌,仰天长啸。
“我儿归来”“我儿归来”声声直冲云霄。二人刺破中指,将血滴到小碗中,一滴一滴一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