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田、马政。”华欣:“这两件事其实是秦汉旧事,唯耕与战。前汉孝武开边为何能够迅速安定新占之地,最终扫平各路匈奴,略河西通西域?”
“可是因为移民实边开屯田?”唐无言问道。”
华兴笑了笑道:“屯田制固然安定了逃荒流民,积蓄了军粮。但这也仅只是安稳了军心和流民罢了。要想摆脱边州疲敝,必须革新赋税制度。本朝初年,租庸调法,税额较轻,尤其是采取输庸代役,让百姓有休养生息的机会,但是开元以后,下户籍,久不更迭,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牧起兵兴,财用益绌,而租庸调税法,乃陷于败坏,以丁户为本的租庸调法不再适用。”
所谓“租庸调”,就是“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口则有调”
租就是农民向政府缴纳谷物,作为田税“每丁租粟二石”
调就是农民向政府缴纳当地的土特产,一般指的是绢物等“其调随乡土所产陵、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
庸就是农民为政府服劳役代替纳物,艰险所谓“输庸代役”按规定每丁每年须服劳役20日,闰月加2日,如不服劳役,则以纳绢或布代替,每折合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
在受灾时,则有减免之制“凡水旱虫霜为灾害则有分数十分损四以上免租损六以上免租调损七以上课役俱免若桑麻损尽者,各免调,若已役已输者,听免其来年。”
“如今均田凋敝,租庸调败坏,百姓难以安定,我欲将易州户口,由所在州府、各县据当时实在人户,依贫富评定等级差科,差派徭役和科税不准按旧籍帐的虚额原来户籍上的人丁、田亩、租庸调数字去摊及邻保。将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银钱为主,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
华心意思就是用户税的征收去代替租、庸、调的征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使舍地税人变成到舍人税地,即是不再区分土户本贯户、客户外来户,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